第六讲 文言翻译(同步练)

第六讲 文言翻译

I 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

答案 适逢(双方)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 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文:

答案 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

解析 “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 答案 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 “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译文:

答案 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处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解析 “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 答案 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 “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答案 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解析 “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译出。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 答案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解析 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 答案 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解析 “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

答案 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解析 “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二、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3.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2013·安徽)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2010·江苏)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句: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漏译了“皆”这个“全都”意思,改变了语气;只译出“贤”而未译出“隽”,即“才华出众之人”。

(3)原句:(2010·湖北)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①漏译了“督”字。“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4)原句: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句:等到召见,就受到亲近信任。

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 译句有两处漏译。一是“得”字,应译为“获得”;二是省略的成分应补出。如谁获得召见,获得谁的召见。这里的人称须译出。当补不补,也属于漏译,会损害原意。

4.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2013·辽宁)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

答案 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2)原句:(2010·天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

答案 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

(3)原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句: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不“达”之处:

答案 译句前半句结构混乱,后半句表意不明,“认为”什么“奇异”没有译出。“闻”属错译。

(4)原句: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译句:但只有信陵君能够接见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结交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

不“达”之处:

答案 译句中“接见”一词用得明显不当。用词不当,也是不“达”之处,在考生翻译中较为普遍。

II 怎样落实翻译得分点

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断这些得分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之亲故。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饮。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2014年重庆卷《记丐侠》改编)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1)判断句中得分点

①关键实词: ②关键虚词: ③特殊句式: (2)翻译

译文: 答案 (1)①是、吾侪 ②以 ③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

(2)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1)判断句中得分点

①关键实词: ②关键虚词: ③特殊句式: (2)翻译

译文: 答案 (1)①里、故、踵 ②甫 ③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定语后置句) (2)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 (一)关键实词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 答案 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得分点 “修禊”,补出必要的动词;“穷”“胜”,形容词分别活用作动词、名词。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译文: 答案 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 得分点 “人”作状语。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 答案 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 得分点 定语后置、“乐”、“鼓琴”。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作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作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

答案 嘉靖丁亥年,我在抚顺戍守,丙申年又调到盖州,来到了辽阳,才得以与志同道合的徐、刘两位先生到那里游玩。

得分点 “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同志”,古今异义词,志同道合;焉,之。 (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译文:

答案 东面的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先生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在此期间正好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乐声振动树林,听到这种乐声让人感到凄楚神伤。

得分点 “危险”,古今异义词,高耸险峻;“适”,恰好;“愀然”,悲伤的样子。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