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
课题:《最后一课》 执笔:刘兰兰 序号:第31—34页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一、导学目标:
1、积累词语“郝、叟、哽、懊悔、祈祷”等。 2、通过听读,感知小说三要素。
3、诵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4、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和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
二、导学时间:三课时
三、导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四、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 1、课前导学:
⑴请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gěng( ) wǎn zhuǎn( ) duó( ) qí dǎo( ) hǎo sǒu( )
⑵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积累在课本上:诧异 懊悔 哽咽 宛转 ⑶搜集都德和1870年爆发的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两方面的资料,并记录在课本上。
⑷放声朗读课文三次后请你再默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圈点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课堂导学
⑴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⑵学生听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情感。 ⑶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本文中出现的人物有 、 、以 为代表的“镇上的人”和普鲁士士兵。其中, 是主要人物,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是 。
②本文的主要情节:本文主要写了 接到 通知后, 深感亡国之痛,在小学校里上 的情景。
③由主要情节可知本文可分为 、 、 几部分。 ④教师引导小结。
⑤师生交流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读了资料后你知道作者借助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是 。 课堂练习
1、请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
— 31 —
2、本文是按 的顺序安排材料,其情节是 。 3、本文描写的是 时期的事情,文章的主人公是 ,文章通过对他们的情感描写来反映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形象变化感受本文的思想感情。 课堂导学:
⑴明确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⑵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塑造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请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看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请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变化看看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安排】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同学分析小弗郎士,二组同学分析韩麦尔先生。小组内成员可以先一起找出与你们小组学习任务相关的语句,然后挑选组内成员朗读这些句子,其余的人分别勾画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最后围绕着“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准备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展示。
自学成果积累:有关小弗郎士的描写:
有关韩麦尔先生的描写: ⑶教师小结,明确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和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 课堂练习
1、下面的几段语句采用了何种描写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服饰描写 F、环境描写 G、细节描写
⑴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⑵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⑶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⑷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 32 —
⑸ 我本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2、阅读下面两段描写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答:A、描写的对象是 ;B、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 _
⑵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答:A、描写的对象是 ;B、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语句,了解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2能联系时代背景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堂导学:
⑴明确本课时教学内容:感受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初步学习品味语言
⑵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同桌间互相讨论并整理在下面的横线上。)
⑶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⑷总结课文 ①归纳中心思想 ②写作特点:
a用第( )人称的写法。
b通过人物的( 、 )表现心理活动。
c通过环境描写衬托( , )。 课堂练习
1、当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作者这样描写: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