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主要景区景点

远堂”,两侧对联“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是贤士皆从其游”由王渔洋的弟子殷彦来撰赠老师,当代著名书法家魏启后书。二层檐下悬匾额“秋柳诗社”,两侧对联“切磋推敲历山下,交流唱和秋柳园”由欧阳中石书。进入一楼大厅,迎面立有王渔洋像,厅内展示王渔洋生平、文学成就并陈列砚台、印章、皇帝赠御扇以及仿古家具、青花瓷等物,一楼、二楼夹层展示王渔洋的《手镜录》,清乾隆皇帝两次登上鹊华桥并作诗以记之。二楼秋柳诗社为文人活动场所,西墙有王渔洋的《泛明湖记》,东墙悬“王渔洋会友”图。

秋柳园西侧有两组建筑连接碑廊,一组是廉志轩,另一组是潭艺轩;东侧有镜亭;后面是临水建筑天心水面亭,其名取自宋代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该亭为元人李泂所建,“臣洞之居,在大明湖上。壅土不中而为亭”,可以周揽其胜,名之曰“天心水面亭”。李泂,滕州人,曾官翰林待制,客居济南,称济南有“湖山花竹”之胜。

七桥风月 七桥风月位于秋柳园南头,沿曾堤走到南头,站在百花桥上西望,湖水迂回曲折,迤逦伸展,芙蓉桥、秋柳桥、水西桥等七座石桥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这就是“七桥风月”景区。

古时大明湖周围,环绕七座桥梁:鹊华、百花、芙蓉、水西、湖西、北池、泺源。七桥风格各异,富有情趣,于是“七桥风月”便成为一大胜景。宋以来的文人学士多以此为题,赋诗为文:“从

此七桥风与月,梦魂常到木兰舟”,“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大明湖扩建后,由秋柳桥代替泺源街,其余全部恢复重建,再现“七桥风月”景观。七桥之外,还有梅溪、芦花、藕香、凝雪、南丰、玉涵、竹韵、幼安等共28座景观桥。各式各样的桥连通整个新建区域,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超然楼 超然楼位于“七桥风月”景观东北,是“超然致远”景观的载体,历史上被誉为江北第一名楼。楼始建于元代,《历城县志》记载,大明湖水面亭后,元代学士李泂建超然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才能超然,超然方可致远。登上大明湖超然楼,极目远眺,不仅在视野上达到致远,似也臻思想致远之境界。巍峨高耸于晴空之下,超乎尘世之烦嚣。重建后的超然楼,面积5 600平方米,高50米,分7层,顶层观光,下面几层以壁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济南泉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及老济南的民俗文化。 四、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公园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海拔285米,占地1.66平方千米,东接佛慧山,西连会仙山,为泰山的余脉。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为民时,曾躬耕于此,故又称为舜耕山。古时候,人们每年都要在此搞“迁祓”仪式来祭礼舜帝,因“迁祓”谐音,再加上自隋唐以来又成了佛教圣地,石雕佛像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千佛山公园是一座大型的山岳公园,它重峦叠翠,树木蓊郁,殿宇错落,秀景独居,为济南的一大名胜。

整个景区包括千佛山公园景区、佛慧山景区、蚰蜒山景区、金鸡岭景区四大风景观赏区。

沿千佛山西路300多阶石级盘旋而上,沿途有唐槐、唐槐亭、齐烟九点坊、云径禅关坊、乾隆《千佛山极目有作》石壁诗刻等景点。

齐烟九点坊 齐烟九点坊是一座木质丹柱坊,建于清道光23年(1843年)。坊的正面写有“齐烟九点”四个字,背面刻有“仰观俯察”四个字,字迹苍劲秀润,皆为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所写。

“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梦天》,在此借用李贺的诗句用来描绘错落在济南市北郊的9座山头。它们是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和药山。卧牛山在华山东,山势回环,似沉睡的卧牛。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高197米。鹊山有扁鹊墓,他曾炼丹于此。标山在天桥以北,周围没有高物,以此为标记。凤凰山位于标山以东,山形似凤。北马鞍山形状中凹,《春秋》所载的“鞍之战”即此地。粟山在城郊西北,较小,喻为“粟”,上有真武庙。匡山曾是李白读书处。药山产“阳起石”,可入药。

“仰观俯察”四个字则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景色意境。此处既可“仰观”山峰之秀,又可“俯察”济南市容之美。这四个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帖中临摹勾勒、放大后刻

在坊匾上的。

云径禅关坊 云径禅关坊是一个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格,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所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原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此,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是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皇帝题写的诗碑。

兴国禅寺 兴国禅寺又名千佛山寺,位于千佛山山腰,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3 268平方米,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唐代贞观年间重修,改称兴国禅寺。南宋绍兴年间又重修扩建。元末明初,因战乱寺院遭到破坏。明成化四年(1468年),德王府内官苏贤重建佛殿、僧舍和库房,殿内重塑释迦牟尼佛、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像。清嘉庆至咸丰年间又扩建观音殿等。民国七年、民国十六年和

20世纪50年代,都对兴国禅寺进行了较大修缮。寺门上额嵌刻“兴国禅寺”,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小人来到这里都能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门内两侧为钟鼓楼。寺分东西两院,西院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未了”、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烟九点》七绝碑刻。院南是悬崖,上刻佛像,称千佛崖。崖下由东向西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和吕祖洞。东院南侧是观音堂,对面是三间殿堂。

历山院 历山院是东庙,红门上刻“历山”两个篆书镏金大字。原为道教、佛教、儒教杂院,院内古建筑参差错落,古木参天蔽日。三圣殿、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和碑廊环绕周围。院中东南隅的舜祠坐南朝北,五楹出厦,红墙青瓦,花窗棂扉。祠内舜帝塑像衮冕执圭居于正,娥皇、女英二妃珠冠蟒服执配左右。文昌阁建于院内南侧悬崖上,阁下东侧是鲁班祠,山顶的四面长亭“一览亭”与文昌阁相对,挑出危壁,悬于半空。登临远眺,明湖似镜,黄河如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

万佛洞 千佛山下的万佛洞建成于1992年9月,全长500余米,集敦煌、龙门、麦积山和云岗四大名窟于一洞,有佛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