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蔡司头究竟何方神圣?德国镜头工业发展简史

其他蔡司设计的镜头选介。

Hologon,广角镜头设计的典范。Holgon这个字是由希腊holos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你可以将每一样东西拍进一张相片里,因此在风景及建筑摄影中就变得非常有名。

Sonnar,Sonnar名称的含义来自与德语“Sonne”-太阳!大光圈、小幅面镜头是它的特点,包括徕卡也大量的使用了这种结构的衍生设计,SONY828使用的镜头也是Sonnar的设计结构。

Biogon,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镜头。Biogon采用非常简洁的对称式光学结构,提供了对称式镜头设计所具备的典型特点:边缘扭曲现象得到了严格的控制,色彩修正效果出众,成像平面异常平整。再结合蔡司公司精准的制造工艺,使得Biogon镜头成为了一支支令人叹为观止的广角镜头。上述特点,使得它成为航空俯视区域绘图摄影中的王者——在这一领域,卡尔.蔡司公司足足领导了世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无人可以震撼其领袖地位。

Distagon,Distagon提供了类似于Biogon镜头的广角摄影角度,甚至比Biogon更进一步。

写不完的蔡司,道不完的名镜,这是我写到这里的感觉。单一个蔡司也许贴10集也说不完,这里就只是简单聊聊而已,后面还要说说另外两个品牌。

再在看看FC上蔡司普兰纳(Planar)的虚化表现。也许明天的街道旁会出现许多丢弃的717

反正用蔡司就有市场,不用蔡司就明显低调,这就是事实,你不看到Contax以前重来不生产120单反,但一旦上了没有怎么费力就把个哈苏H1挤兑的难受。东蔡的180f/2.8通过转接环用在Nikon上

另外,有朋友问到新SONY F828上采用了T*镜头,其实T*和T没有什么好说的呀。蔡司的镜头不带t的是白头,就是没有镀膜的,带T的就是镀膜的镜头,如果是T*就是蔡司的多层镀膜的镜头啦,就这么简单。 罗墩斯得

也许是由于蔡司、徕卡的光环太耀眼了,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里变得默默无闻。其实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凋零了,但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靠着自己一流的设计还坚强的活着。

始创于1877年的Rodenstock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历史久远且在世界享有领导地位,也是德国最著名的光学公司之一,Rodenstock公司生产包括光学镜片、眼镜镜架、太阳镜和眼用设备器械等系列的产品,其中放大镜头以优质而闻名。它的品种繁多,但Rodenstock似乎还没有怎么介入DC的镜头市场,这里就不介绍了,如果哪一天他出现在哪个品牌的DC上的时候请大家不要觉得陌生。 施奈德

Schneider-kreuznach公司始建于1913年,当时的名字叫做“Optische Anstalt Jos. Schneider & Co.”(德文啦,翻不过来)是德国老牌的光学机械制造厂家。在最顶级的商业摄影、风光摄影领域以大幅镜头种类多而优质闻名于世。著名的Sinar、禄徕、Linhof还有日本的骑士、星座等相机上大量的采用了它的镜头。可以看得出他们的镜头设计擅长于大像场场合使用,其实不少关心附加滤镜的朋友会注意一个顶级的品牌,就是“B+W”,这个牌子的东西都是天价,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个品牌就是Schneider-kreuznach的一个分支品牌。

说到像场,在介绍一下这个概念。镜头的像场就是指镜头可以在焦平面可以得到的像的大小,理论上光学镜头的像场是成正圆形。

像场中成像的素质在圆心是最高的。以圆心开始镜头的分辨率向边缘递减。当递减到不可接受的一个圈时,这个圈内的面积称为镜头的“清晰像场”清晰像场的面积应该略大于感光平面的面积。诸如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这样的厂家一般以生产大像场镜头著称,所以这类镜头可以被使用在4*5英寸以上的画幅尺寸的相机上。 大像场镜头的制造难度是相当大的。举个例子:松下的FZ1的CCD只有1/3.2寸,这种画幅下很容易做出大变焦、大光圈的镜头,并且成本相对低廉。把画幅提高到2/3寸后情况就不同,即便是蔡司也不敢设计出如此大变焦的2.8恒定光圈镜头了。等到到了全幅的135,这个领域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可以做到3倍已经是十分的了不起了。君不见蔡司、徕卡的135镜头群里28~70焦段变焦也没有出F2.8。这倒不是因为蔡司不如Nikon、Canon,而是他们认为这个焦段的变焦的设计并没有成熟,还做不到他们认为的“顶级”,德国人就是这样,从来不向质量作妥协!

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适马(Sigma),无疑适马的设计师是大胆的,有时我感觉是比Canon还要大胆。什么24-70mm f2.8、120-300mm f2.8都敢推出,结果是被许多高要求的专业人士贬为“狗头”之列(当然这种狗头阿莫觉得业余玩玩也是不错的,尤其在小幅面的DSLR上,就是那只120-300mm的价格有点不是太业余)。联想到现在的有关DC上的德国镜头都只不过是德国设计这样的传闻,我是这样认为的:就算镜头在日本OEM,德国人也会顾忌一点自己的面子,不会让小日本太野哗哗的。

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在更大幅面的120,德产的变焦更是凤毛麟角,主打当家的就是定焦了,再大的画幅就是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最擅长的领域里就只有定焦的天下了。可见“清晰像场”越是大,镜头制造的难度是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大。大幅面的镜头并不像135幅面以下的镜头一样过分的追求分辨率,选择这种镜头更多的讲究视角的宽广、整个光学像场的亮度均匀等。所以阿莫的个人认为,做小幅面DC镜头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只从镜头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判断我认为这2个品牌并不会比蔡司逊色,但就像蔡司和徕卡的比较一样,蔡司的强大是在它的全面、全能上,套用上面的一句话“蔡司就是一个全能高手了。”

总结,德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工业在许多领域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世界老大。这些领域不像电子、信息等新兴的学科发展会非常快,光学、机械等学科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变得非常的成熟,正是这种成熟使得他们变得非常的难以超越。诚然小日本的电子产品给了这些厂家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是就像苹果电脑在win-tel联盟打压下还顽强的生存着一样,日耳曼民族从来不知道屈服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