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告知卡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火灾、爆炸 易燃、易爆物质( 等),生产设备(反应釜、蒸馏釜、蒸馏塔、储罐、管道、蒸汽包等)、生产车间、物料仓库等,以及检修时所用的氧气瓶、乙炔瓶等。 1. 故障泄漏 ①釜、罐、塔、计量槽、生产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破损、泄漏; ②釜、罐、塔、槽、管、阀、表等连接处泄漏,泵破裂或转动设备密封处泄漏; ③釜、罐、塔、槽、管、阀、表等因加工、材质、焊接等质量不好或安装不当而泄漏; ④撞击或人为损坏造成容器、管道泄漏,以及贮罐、槽等超装溢出; ⑤由自然灾害(如雷击、台风、地震)造成设备破裂泄漏。 2. 运行泄漏 ①超温、超压造成破裂、泄漏; 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失灵、损坏或操作不当; ③生产过程中物料配比、料量、速度不当造成反应失控导致容器、管道等破裂、泄漏; ④热交换不充分而造成能量过量积聚,导致釜、槽、罐等破裂、泄漏; ⑤垫片撕裂造成泄漏,以及骤冷、急热造成釜、槽、罐等破裂、泄漏; ⑥承压容器未按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操作; ⑦转动部件不洁而摩擦产生高温及高温对象遇易燃物品。 ⑴易燃爆物蒸气浓度达爆炸极限;⑵易燃物质遇明火;⑶存在点火源、静电、高温物体等引发能量 明火①火星飞溅;②违章动火;③外来人员带入火种;④物质过热引发;⑤点火吸烟;⑥他处火灾蔓延;⑦其它火源。 火花①金属撞击(带钉皮鞋、工具碰撞等);②电气火花;③线路老化,引燃绝缘层;④短路电弧;⑤静电;⑥雷击;⑦进入车辆未戴阻火器等(一般要禁止驶入);⑧焊、割、打磨产生火花等。 其它:雷电引发的火花、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周边发生的火灾等。 多人伤亡及设备严重破坏 Ⅳ 触 发 事 件发生条件 原因事件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 范 措 施1.控制与消除火源 ①加强门卫管理,厂区内严禁吸烟、禁带火种和穿带钉皮鞋、不带阻火器车辆不得进入易燃易爆区; ②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 ③易燃易爆场所一律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④严禁钢质工具敲击、抛掷;不使用发火工具; ⑤按标准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并定期检查。 2.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 ①釜、罐、塔、槽、泵、阀、管线质量; ②压力容器、管道及其仪表要定期检验、检测、试压; ③对设备、管线、泵、阀、报警器监测仪表定期检、保、修; ④设备及电气按规范和标准安装,定期检修,保持完好状态; ⑤易燃易爆物挥发、散落场所的高温部件须隔热、密闭措施; 3.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①禁火区内根据“170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信息卡; ②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纪),严守工艺规定,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化; ③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液位报警器、呼吸阀、压力表、安全阀、防护墙、管线防冻、防腐、联锁仪表、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液位报警器是否正常?釜、槽、罐、管、进出料阀(包括截止阀、自动调节阀)等有否泄漏? ④检修时做好隔离、清洗、通风,在监护下进行动火等作业; ⑤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经常性检查有无违章、违纪现象; ⑥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⑦严防车辆撞坏管线、管架等设施。 4.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 ①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远程控制装置等)保持齐全完好; ②易燃易爆场所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5.制订应对火灾、爆炸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加强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中毒、窒息 ⑴有毒物质( 等); ⑵检修、抢修作业时接触有毒物质物料。 1.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料发生泄漏; 2.泄漏原因如同危险预知卡1)“火灾、爆炸”触发事件)中“1.故障泄漏和2.运行泄漏”两项所述; 3.检修、维修、抢修时,釜、槽、罐、管、阀等中的有毒有害物料未彻底清洗干净; 4.有毒气体、窒息气体泄漏且有积聚; 5.在容器内作业时缺氧。 ⑴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⑵毒物摄入体内;⑶缺氧。 1.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浓度超标; 2.通风不良; 3.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 4.不清楚泄漏物料的种类,应急不当; 5.在有毒场所无相应的防毒过滤器、面具、氧气呼吸器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 6.因故未戴防护用品; 7.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用不当; 8.救护不当; 9.在有毒或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 10. 雷电、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设备管道的损坏。 多人伤亡 Ⅳ 1. 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消除泄漏的可能性与危险预知卡1) “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中“2. 严格控制设备及其安装质量3. 加强管理、严格工艺,防止有毒物料的跑、冒、滴、漏4. 安全设施保持齐全、完好”等各项相同。 2. 严防车辆行驶时撞坏管线、管架桥、其它设备。 3. 泄漏后应采取相应措施。 4. 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5. 定期检修、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6. 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7. 设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定期进行作业场所有毒气体浓度检测,保证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8. 组织管理措施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9. 制订应对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触发事件发生条件 原因事件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灼烫 腐蚀品(三聚氯氰、盐酸、氢氧化钠等)、高温物体(蒸汽、高温物料等)、高温设备、蒸汽管线、电气焊时产生的火焰、焊渣、金属切割物等 1.腐蚀品、高温物料(如蒸汽)泄漏; 触发事件2.搬运、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 3.清洗罐、阀、泵、管道等设备时触及或由于清洗不净而在检修时触及; 4.腐蚀性物料包装物损坏而泄漏; 5.焊工作业时人体触及火焰、高温焊渣、金属切割物等。 发生条件 酸、碱化学品、高温蒸汽、高温设备等触及人体 1.泄漏的腐蚀性物料溅及人体; 原因事件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2.工作时不小心触及酸碱物料; 3.工作时无意触及高温器体表面; 4.高温物料泄漏; 5.焊工作业时未穿戴防护用品。 人员伤害 Ⅱ 1. 防止泄漏首先选用质量合格管线、容器等,并精心安装; 2. 合理选用防腐材料,保证焊缝质量及连接密封性; 3. 定期检查跑、冒、滴、漏,保持釜、槽、罐、管、阀完好,保持保温层完好无缺; 4. 涉及腐蚀性液体、高温物料作业,必穿戴相应防护用品; 5. 检查、检修设备,必须先清洗干净并作隔离,且检测合格; 6. 加强对有关腐蚀性化学品和高温物料灼烫伤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和教育; 7. 设立救护点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药品,如洗眼器、淋洗器、硼酸、小苏打等; 设置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