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全市旅游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是全市旅游工作开拓创新、破解难题的一年,是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艰苦工作的一年,更是天津旅游业大力推进、成绩显著的一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主动适应新形势,奋力抢抓新机遇,自觉追求高水平,在各自岗位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创了旅游工作新局面,旅游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预计2007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8%和23%;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8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4%。主要成绩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了对发展旅游业重大意义的认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旅游业摆上了更加重要的议事议程,作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决策。今年3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多种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全力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等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旅游景点、景区和休闲度假基地,扩大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这为实现天津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多次听取旅游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兴国分管旅游工作不久就到市旅游局看望干部职工并提出了工作要求。
1 / 17
全市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通过不断学习研讨,不断实践总结,对加快旅游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升华,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五大特征: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绿色产业,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富民产业,是宣传天津、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形象产业,是增进友谊、促进和谐的友好产业。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动,进一步形成加快旅游发展的共识。通过市级老同志和市人大调研组听取旅游工作汇报,市商务系统“双服务”现场会代表、旅游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实地考察旅游精品线,深入有关区县进行旅游调研,与相关部门座谈加强沟通和联系,广泛宣传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旅游业的五大特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快旅游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推进天津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市进一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促大旅游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了天津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完成了《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审修、报批和印发,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编制工作,细化和提升了“一带五区”分区域规划,新编制了国际服务贸易规划国际旅游专项规划,重点指导和帮助蓟县、滨海新区等有关区县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河北、南开、西青、津南、汉沽等区县旅游规划编制初步完成。
结合研究制定天津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天津旅游业,要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深入挖掘天津近现代文化底蕴,着力建设“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三大旅游支撑体系,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都市观光旅游”体系主要围绕“渤海明珠、魅力天津”主题形象,把天津整个城市作为旅游品牌进行推介,重点推
2 / 17
进海河旅游景观带和“近代中国看天津”12个旅游板块的开发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体系主要围绕本市的山、河、湖、海、泉、湿地等自然资源,促进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健康保健旅游、温泉度假、游艇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引导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高尔夫旅游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城市商业休憩区等公共休闲设施的配套升级,推动郊县和周边休闲度假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