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活机动性和适应性较强。它按照产品、经营单位或者某项目的要求,将具有各种专长的有关人员调集在一起,这样,便于沟通意见、集思广益、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有助于解决一些难题。
2)同时,由于所有成员都了解整个小组的任务和问题,因而,便于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起来。
3)它还有利于把管理中垂直联系与水平联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同各经营单位之间的协作。
矩阵式组织有很多种,由于新产品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以考虑采取强制能使矩阵组织进行项目开发。
3、引起项目变更的因素有哪些?如果项目进度需要调整,可能要进行那些权衡?
答:影响项目变更的因素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内部因素包括:生命周期变化,项目组织变化,项目经理的素质不足,计划不完善等。
外部因素包括:顾客的要求改变,新技术的开发,新方法的使用,不可预见的事件的发生等
项目进度发生偏差的时候,需要对项目进度进行调整,首先应当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和对总工期的影响;其次,在对实施的进度计划分析的基础上,应确定调整原计划的方法。
(一)分析进度偏差的影响。
1、分析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若出现偏差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则无论偏差大小,都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出现偏差的工作不为关键工作,需要根据偏差值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
2、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总时差。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对总工期无影响,但它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比较偏差与自由时差的情况来确定。
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时差。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应该如何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影响的程度而定,若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因此,原进度计划可以不作调整。
经过如此分析,进度控制人员可以确认应该调整产生进度偏差的工作和调整偏差值的大小,以便确定采取调整措施,获得新的符合实际进度情况和计划目标的新进度计划。
(二)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
在对实施的进度计划分析的基础上,应确定调整原计划的方法,一般主要有以下两种:
1、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若检查的实际施工进度产生的偏差影响了总工期,在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的条件下,改变关键线路和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键线路上的有关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用这种方法调整的效果是很显著的,例如可以把依次进行约有关工作改变平行的或互相搭接的以及分成几个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的等都可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2、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这种方法是不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而使施工进度加快,并保证实现计划工期的方法。这些被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是位于由于实际施工进度的拖延而引起总工期增长的关键线路和某些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同时,这些工作又是可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
4、 当必须加速项目进度时,最可能调整哪些活动?为什么?
答:当项目进度发生拖延后,应当加速项目进度。最关键的是要分析拖延的原因。
通常要采取以下措施并调整相应活动。
(1)对引起进度拖延的原因采取措施。目的是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防止他继续造成拖延或造成更大的拖延,特别是对于计划不周(错误)、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拖延。
(2)投入更多的资源加速活动。可以分排更多的人来完成活动,或者要求增加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安排更多的设备或材料来加快速度。但是,增加资源的方法往往会使成本增加。
(3)采取措施保证后期的活动按计划进行。要特别关注关键路线上的进度拖延。缩短后期工程的工期,常常会引起一些附加作用,最典型的是增加成本开支或引起质量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