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研学旅行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 结项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3张开题活动照片(第一张为开题会全景照片,第二张为主报告人照片、第三张为专家在评议活动中的照片,插入粘贴于此页)等。

指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研学旅行

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时间:2019年10月10日 开题地点:xxx教研室 主持人: xxx

评议专家: xxx xxx (中小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参加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2019年10月10日,本课题开题会议在县教研室会议室举行。会议由xxxxxxxxx主持,课题评议专家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主持人xxx对课题内容进行了解读,安排了课题组活动的进度、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及相关事宜。并对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的经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评议专家xxx和xxx听取了主持人xxx对本课题的解读及相关安排,对研究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聆听两位专家的评议和指导,并做好记录,对本课题以后的顺利结题充满信心,表示一定要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深入实际,潜心研究,研出成果。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名称;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价值;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的创新点;研究方法;组织分工;研究进度安排与阶段性成果;经费与保障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不少于5000字。(可加页)

一、问题的提出 1、理论意义

(1)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2)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培养爱国情感、开阔眼界、延伸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实践意义

(1)中小学生在集体旅行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契约精神、责任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对“美”的欣赏能力也不断提高。对缺乏责任感、秩序感,不懂得欣赏,文明欠缺等社会问题具有实践教育意义。 (2)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作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契机,

达到书面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相结合的目标。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

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研学旅行是体验教育,基地和营地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体验场。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的情景和情境交互中,以近乎真实的、贴近生活和生命的事件,让沉浸式的旅行体验滋润广大中小学生渴望成长的心田。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日本

研学旅游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起源于1946年的“修学旅行”,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