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总结

羁“学生成长导师制”阶段工作总结

随着“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广大教师积极争当“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努力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已初步形成学生成长的良好教育氛围。

节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莃正当“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处于深化转型时期,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加强宣传力度,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紧紧抓住这个载体,实现全员育人,师生共同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我校响应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积极开展“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主题师德教育活动,认真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中来。切实树立起“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爱”的理念,把“满足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发展需求”放在教育工作首位,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聿二、采取措施,深化工作

芈1、认真制定“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师德主题活动方案,利用年级会议和教师政治学习作宣传、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活动中去。

羃2、导师们全面了解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基本情况,通过综合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工作计划。同时要求全体导师写出《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身体力行,不断反思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膀3、导师们认真做好记载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加强课题研究。相继开展撰写“导师随笔”、“学生成长日记”,本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上交一篇“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小故事征文,学校做好“十佳导师”、“学生成长导师制”论文的评比、推荐工作。

膈三、特色工作

蚇1、办好家长学校,建立联络制度。

螃“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因此,本学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学校学习日”活动。通过与家长对话、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平日里导师通过家访与结对学生家长每月必须有电话联系,实地家访至少1次,以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知矢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芁2、心理疏导,生活指导。

薀本学期由学校魏廷民老师通过百灵鸟广播向全体学生作了二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主

衿题是《勇敢面对挫折》、《怎样交朋友》。通过教育,有挫折、有心理压力的同学敢于谈论、交流、沟通了,正确引导健康成长之路。

膇3、纳入考核,激励创优。

蒄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的管理,切实把“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补充,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把“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评优的重要条件。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总结

自从我校实施导师制以来,作为一名导师,我对“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理解从未怠慢

过,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在具有个性特长、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具有心理辅导能力或较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导师指导与关爱下,使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等被导学生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使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被导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是立足于农村小学,面向农村孩子,导师对于行为有偏

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障碍、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搭建起更大的舞台,促使其潜力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而对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特长,又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使其朝好的方向发展。下面把“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取得的成效不足分别总结一下: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取得的成效

(1) 教师的教育观念极大转变

在很多教师普遍感到今天的学生越来越难沟通、理解,越来越难教的情况下,我校“学生

成长导师制“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们能正确地看待问题生,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而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信任感和成就感,促使其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很多导师感叹:导师制活动有机地与新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到“教书”与“育人”并举的转变。

(2)德育方法得到了更新

导师活动采用师生结对形式,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家长的关心。导师教书育人,增强

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了教师的主观性能动性,从原来单一的批评、说教拓展到采用家访、电话、书信传递等多种形式进行人文关怀,这种个别化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它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模式。

(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

导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以学生的朋友、参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坦

诚以待,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可信,师生之间建立了积极平等的互动,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沟通,以谈心形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生活,师生间的感情深厚。

(4) 家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

导师制活动开展以来,家\\校联系多了,导师的工作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家长能

主动配合导师好工作。

(5) 被导学生深深受益,自身素质有了提高

首先体现在教学相长。由于情感的投入,学生对导师所任的课程产生了兴趣,学习成

绩有了提高。另外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轻松和有效多了。例如我校曾有一名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的王某某同学,前几年,很多老师对他进行耐心教育,有批评的,有引导的,有说教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在实行导师制之后,在他和导师成为朋友之后,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令教师和家长非常失望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能自觉克制,遵守纪律的学生。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