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加强河道治理工作讲话与水利局局务会议纪要汇编

水利局加强河道治理工作讲话与水利局局务会议纪要

汇编

水利局加强河道治理工作讲话

按照省的规划部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规划成果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同时,选择1117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试点,为开展大规模中小河流治理积累经验。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实施主体主要在县级的特点,建立了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适当支持的分级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治理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责任。三是拓展投资渠道。设立了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三年累计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30亿元,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落实配资资金,确保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健全管理制度。印发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开展绩效评价,落实奖惩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五是强化项目监管。联合财政部两次组织流域机构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今年6月上中旬又对18个省区的总体情况及5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六是创新建管模式。各地采取技术帮扶、限时完成设计、随报随审等措施加快项目立项审批,采取提前准备招投标文件、集中统一招投标、打

第 1 页 共 16 页

捆招投标等措施提高招投标效率,采取组建专业项目法人、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等措施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

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多年持续建设。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城镇和农村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党的五中全会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再次对中小河流治理作出重大部署。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安排1800多个项目,涉及河流近1700条,目前已有330多个项目完工,综合治理河长6300多公里,1200多万人和1200多万亩农田受益。已完工和基本建成的项目在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经过治理的河段还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美化了人居环境,发挥了治理的综合效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我国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尽管目前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但大规模综合治理刚刚开始,如期完成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大量艰苦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中小河流治理摆在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

第 2 页 共 16 页

位置,明确要求加快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刚刚闭幕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时间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从整体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防洪建设的重点,尽快使治理河段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回良玉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也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进程。

第二,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小河流沿岸人口快速聚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迫切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防洪保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较低,大多为3~5年一遇,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的70%~80%,死亡人数占2/3左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小河流治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加快治理步伐。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第 3 页 共 16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