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考试电子讲义之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

大纲

一、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1. 确立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2. 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3. 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期待 4. 体现了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

1.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2.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意义

3.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方法

正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以下是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以及十八大有关精神的学习。

一、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第一,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而且作了总的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作了重大的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就表明把以人为本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再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过去中央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不能脱离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十八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不能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还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我们党从最初的“不懂结合”,经过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全党,使我们党由弱到强,成为了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

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用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行动指南将继续指引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第三,十八大报告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期待。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受到人民群众和全党的拥护。

第四,十八大报告体现了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中国改革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与改革的路径有很大的关系。改革路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看准问题之后,直奔核心,动“大手术”。这种路径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党是否能经受住这种考验,值得考虑。第二条是有序地改革。这条路径先解决简单问题,最后剩下的一些重大问题,需要打攻坚战,逐步攻克难关。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但提出了改革的方略,而且号召全党要有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担负起人民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体现了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党的建设”部分的主题词。这是由于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种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盘根错节的联结在一起,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是否顺利。

1.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用对待一门科学的方式来对待党的建设,去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建设规律,研究政党活动规律。政党活动是有规律的,政党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在其中,政党在各个国家地位不一样。一个国家只要有民主政治,就肯定有政党在起作用,民主政治表现出来就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就是民主政治最普遍的形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政党活动的普遍规律。政党就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民主政治能够产生政党。人们为了组织起来,在社会当中生存,他们就把自己的权利交出一部分,交由一个公共机关来行使,这个公共机关掌握了公共权利。民主政治的理解是民众和公共权利之间产生了互动:一方面,公共权利可以施之于民,另外一方面,公共权利又来自于民。来自于民而又施之于民,民主政治讲到底就是民众和公共权利之间产生了互动。

但是民主政治并非一定能产生政党。人们最初设想的民主政治并没有政党,只是由于人数众多,民主变得不可操作,于是人们就去探索民主的实现形式,发现了代议制民主,用代表的形式,解决民主运行的问题。这种民主叫做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虽然可以操作,但是它也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操作。由民众来操作,难以形成共同意志;由公共权力来操作,则会导致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在此情况下,政党就产生了。政党是民众自愿组成的政治组织,既克服了民众缺乏组织化的缺点,又控制了公共权力,把民众和公共权力连接起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党产生之后,就要认真研究一系列相关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探索自身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规律。第一,现在有很多规律面临新的情

况,新的变化的情况下,要按规律办事,我们过去研究的不够,不按规律办事,就要吃亏。第二,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我们党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我们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如果没有危机感,有的时候也容易懈怠。如果这种体制使得我们的干部党员相互之间没有竞争,也没有到老百姓当中去评判自己,没有让老百姓来检验这种机制,那就会发生很大懈怠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了。所以党的建设科学化实际上是按规律办事,要研究规律。

2.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意义

我们党之所以特别强调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因为我们党自身的特殊情况。西方政党都是从议会中选举产生的,而我们党一开始是革命党,慢慢得到人民的支持,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听起来很容易,有的人说1949年我们党就取得的政权,所以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但党的理论和机制并没有完全转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才指出: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者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表明我们党对此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从2002年至今十年并不能认为完全转变过来,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理念的转变,还有整套理论的转变。实事求是地讲,这个转变还在过程当中。总是习惯于用过去的体制来推动我们的发展,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要研究规律,政党到底该怎么运作,不能光凭经验办事,应该重新把握。过去中国按照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进行解读,搞计划经济,党的建设的运行方式,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就依靠行政权利,但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单纯依靠行政权利已经有很大的问题。因而实现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于时代变化,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过去的一些经验和办法在当今已经不完全适用了,于是党的建设就可能遇到挫折。在此情况下,我们党如何实现转变,如何把握政党活动规律,如何按规律办事,就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方法

针对如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党的建设的目标提的非常明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两个坚持: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二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做好五个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加强四个自我: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改革,自我提高能力。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了做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达成这样一个目标,后面又提了八条要求。党的建设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所有这些都要从规律的角度加以认识。

下面从四个方面论述怎么看待这个规律。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看上去是一个很普通的要求,过去就是对党员要加强教育,对干部要加强培训,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等。但是坚定理想信念不只是对党员加强教育、对干部加强培训,而是要探寻其固有的规律。

第二,发展党内民主。我们之所以发展党内民主,除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对党内民主有很高的期待。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整个国家的前进,有序的发展民主。这些年来确实也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样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是我们需要思考而思考不足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