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抗浮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提要对目前在水池抗浮设计中常用的各种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各种抗浮措施在其适用条件及经济性、可行性上进行比较。有利于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更为经济、合理的抗浮方案。 关键词水池抗浮,抗浮设计,抗浮措施 Keywords1 概述
在市政、环境、水利和工业项目建设中,有大量的埋地式水池构筑物。对于建设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的埋地式水池,其抗浮措施是设计中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在抗浮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自重抗浮、压重抗浮、基底配重抗浮、打抗拔桩抗浮或打锚杆抗浮等多种。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针对不同的建设场地和不同结构体型的池子,选用不同的抗浮措施,会对结构受力和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中:G1为池体自重;
2 抗浮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G2为池内压重;
水池的抗浮计算公式为:
G/F≥1.05
式中:G为不含池内盛水的水池自重等永久作用荷载,当构筑物为沉井等侧壁与土体紧密接触的结构,可计入侧壁上的磨擦力;F为地下水浮力。
下图为水池考虑整体抗浮时的抗浮力示意图:
G3为池顶压重; G4为池壁外挑墙址上压重;
G5为池底板下部配重; N1为池底抗浮桩或锚杆的抗拔力。
在水池内设置支承结构时,水池还需验算局部抗浮,其抗浮力示意图如下:
此时各抗浮力均为每一支承单元内的值。
2.1自重抗浮
自重抗浮即通过提高池体结
构自重G1来达到抗浮的目的。
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水池自重与
地下水浮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增加自重一般通过增加水池
池壁或加厚底板来实现,这样会
增加混凝土用量,但由于结构厚度的增加,可以减小池内配筋,降低配筋率,所以适当的增加结构厚度,其造价的增加幅度并不很大。同时,此方法加大了结构件的截面,提高了结构刚度,对池体结构本身进行了加强。
采用自重抗浮对于原设计水池截面配筋率相对较大的水池最为经济适用,若原水池截面配筋率不大,增大截面后有可能使结构构件为满足最小配筋率而增加钢筋用量,这样池体造价会大幅
上升,宜考虑采用其它抗浮措施。根据工程实践,在自重与地
下水浮力相差在10%以内的情况
下,通过增加结构自重抗浮具有
较好的经济性。若自重与地下水
浮力相差达15%,考虑到1.05的
抗浮系数及由于结构尺寸加大新
增的浮力,结构自重需增加的量
一般可表达为:
0.15G1×25/(25-10)×1.05=0.263G1
可见此时池体需加重25%以上才能满足抗浮,此时应考虑结合其它措施抗浮,以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2.2压重抗浮
压重抗浮是通过在池内、池顶或池底外挑墙趾上压重来抗浮。
池内压重即增加G2抗浮,一般需将池体落深,在池内填筑压重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其它材料来达到抗浮的目的。此法增加了基坑深度和池壁高度,但一般不会增加池底所受的不均匀荷载反力,对底板的内力影响较小。
池顶压重则增加G3,常用于埋地式水池或半埋地的水池,如自来水厂的清水池、吸水井和一些埋地式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等。采用此法,可充分利用池顶覆土
种植绿化或作为活动场地。但池顶压重会大大增加池顶板和底板的荷载,使顶底板的结构厚度和配筋都相应增加。
在外挑墙趾上压重增加了G4,它不增加基坑深度,但一般均需将底板外挑较大范围,增加基坑面积,并且对邻近建构筑物或管线等的布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会增加池底所受的不均匀荷载反力,使池底板的内力增大。此法可直接利用外挑墙趾上的回填土自重或填筑毛石等自重较大的材料抗浮,若直接利用回填土,考虑到回填土的不均匀性及填挖的不确定性,一般应乘0.8~0.9的折减系数。它常用于一般中小型的水池抗浮,但不宜用在平面尺寸较大的水池,对需考虑局部抗浮的水池也不适用。 2.3池底配重抗浮
池底配重抗浮即增加G5,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