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道设计
【篇一:雨水管道设计要点】
雨水管道设计要点: 22
1降雨强度: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min=10000(l/min)/hm,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式中 q—降雨强度,(l/s)/hm; i —降雨强度,mm/min。 2
(9-2)
2暴雨强度的计算: 式中
—设计暴雨强度,(l/s)/hm; —设计重现期,a; 2
(9-9)
—降雨历时,mi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9-12)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 —汇水面积,hm;
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 径流系数的确定
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系数 值 表9-3 2 2
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 值。
(9-14) 式中
- 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 -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 -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 全部汇水面积,hm。 2 2
在设计中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值见表9-5。
一般城市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0.8,城市郊区的径流系数采用0.4~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推荐的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取值见表9-6。
1. 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支管;工业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居住区。市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郊区。
设计重现期p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a,一般地区选用0.5~3a,对于重要干道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相协调。特别重要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在同一设计地区,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2. 设计降雨历时的确定
对于雨水管道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是由地面雨水集水时间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两部分组成(如图9-7所示)。所以,设计降雨历时可用下式表达: (9-15) 式中
-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min; -设计管段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折减系数,暗管 ,明渠 ,
陡坡地区暗管采用1.2~2。 1)地面雨水集水时间的确定
根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采用5~15min。按经验,一般在汇水面积较小,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的值,可取
左右,而在汇水面积较大,地形较平坦,建筑密度较小,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可取
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的确定
是指雨水在管内从第一个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的时间。它与雨水在管
内流经的距离及管内雨水的流行速度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
- 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60- 单位换算系数。 3)折减系数m值的确定 定:暗管采用
。对于明渠,为防止雨水外溢的可能,应采用 。在陡坡地区,
不能利用空隙容量,暗管采用雨水设计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