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四课 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二课时 民族风情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的节日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情感,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2、知道一些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3、能通过认识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辨别各少数民族的人民。 教学重难点:懂得尊重各民族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教师准备:教师查阅各民族的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民族节日方面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风尚和习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民族风情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字、传统节日、饮食、服饰、歌舞等。(大屏幕展示课件:一扇写有\民族风情园\的红色大门慢慢地随着音乐打开) 二、\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院
1、我们先来到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展示厅,感受一下他们的语言的魅力。(大屏幕出示各民族语言范例:
藏族文字 朝鲜族文字
傣族数字 回族文字
满族文字 蒙古族文字 苗族文字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大致上认识了几个民族的文字,现在看老师手里的人民币上有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翻译成汉文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全民族都通用汉语的几个少数民族,很自然地以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没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的少数民族,大多也选择了汉字作为自己的文字。现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由于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所以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藏、彝、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等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有的文字如藏文、彝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他文字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大部分已经有比较规范的习惯用法,使用范围较广,影响也较大。
2、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有趣极了。同学们,关于少数民族的节日你们知道多少?谁讲一讲?(搜集到资料的同学讲一讲)
师:虽然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不一样,但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浓厚的喜庆之情吧!(大屏幕出现第二道大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1播放蒙古人民为庆祝丰收的那达慕大会盛况.\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2\泼水节\场景: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
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3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