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实践能力A1型题-试卷13
一、 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
1.某妇女,因葡萄胎行清宫术,术后随访时每次必须进行的检查是 A.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B.测尿中hCG值 √ C.B超检查有无胎囊 D.多普勒超声检查听取胎心 E.CT检查脑转移情况
解析:葡萄胎随访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测定血或尿中hCG含量。若怀疑出现转移时,可根据转移部位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
2.32岁妇女,停经9周,阴道不规则流血十余天,诊断为葡萄胎。行刮宫术前护士应准备好静脉通路并配血,其理由是
A.防止刮宫时大出血造成休克 √ B.葡萄胎刮宫中要静脉给药 C.葡萄胎刮宫前需要输血 D.患者要求 E.医师建议
解析:由于葡萄胎患者子宫异常增大且松软,在刮宫处理时有可能会出现宫腔内容物不能一次性清除干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出血发生,所以要备好静脉通道,并做好输血准备。 3.某葡萄胎患者询问出院后宜选用的避孕方法,护士应指导其选用 A.药物避孕 B.安全期避孕 C.宫内节育器避孕 D.安全套 √ E.免疫避孕
解析:患者患有葡萄胎后应避孕,以免再次妊娠与恶变鉴别困难。由于宫内节育器和药物避孕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易混淆恶变,所以宜选用安全套避孕。
4.某女,停经90天,近日阴道有少量出血,小腹隐痛。妇科检查见子宫高达脐部,未能触及胎体,B超示子宫腔内为落雪状图像,则应考虑为 A.葡萄胎 √ B.羊水过多 C.子宫肌瘤 D.子宫肉瘤 E.先兆流产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患者停经后阴道流血,子宫大于停经月份,以及B超检查未见胎囊,均符合葡萄胎的典型临床特点。
5.58岁妇女,绝经8年后阴道流血2个月,出血量时多时少。盆腔检查:宫颈光滑,子宫稍大,双附件正常。怀疑子宫内膜癌,为明确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官颈涂片检查 B.分段诊断性刮宫 √ C.阴道镜检查 D.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E.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解析:分段诊断性刮宫是目前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方法。刮取子宫内膜组织时先环刮宫颈管,后探宫腔,再进宫腔搔刮内膜,标本分瓶做好标记,送病理检查。此检查简单经济,其结果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依据。
6.60岁妇女,主诉绝经10年之后重现阴道流血。妇科检查:子宫稍大、较软,附件(一),首要怀疑的疾病是
A.老年性阴道炎 B.子宫肌瘤 C.宫颈糜烂 D.子宫内膜癌 √ E.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解析:子宫内膜癌多发于绝经后的老年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其典型症状,结合子宫增大、质软的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癌。
7.某患者58岁,已绝经多年,几个月来常有少量不规则出血,来院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下述不是该病特点的是 A.生长缓慢 B.转移较早 √ C.绝经后妇女多见 D.以腺癌为主 E.早期症状不明显
解析:子宫内膜癌一般好发于老年妇女,预后较好,生长慢、转移晚,早期无明显症状,通常不引起疼痛,晚期肿瘤可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 8.患者15岁,因骨肉瘤行术前化疗,化疗期间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时应现用现配
B.选择血管应从肢体的近心端至远心端 √ C.每种药物之间应用等渗溶液隔开 D.一旦外渗立即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E.先用等渗液体,确认针头在血管中后再输入化疗药物 解析:选择血管应从肢体远心端至近心端。
9.患者,22岁,因骨肉瘤行化学治疗,针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不包括 A.少食多餐 B.多吃水果和蔬菜
C.吃酸辣食物以刺激食欲 √ D.提前30min应用止吐药 E.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解析:化疗患者应进食清淡饮食,避免喝咖啡或进食酸辣的刺激性食物。
10.10岁女童,因左股骨骨肉瘤行髋关节离断术,术后安返病房,术后24h内护士最重要的观察内容是其 A.体温 B.脉搏 C.呼吸 D.血压
E.伤口出血情况 √
解析:髋关节离断术后患者若发生股动脉出血,则出血量较大,不易止血,因此应严密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11.小儿目前6个月,为预防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避免 A.长期羊奶喂养 √ B.补充动物血、豆浆、肉类 C.饮用果汁
D.给予新鲜瓜果、蔬菜 E.长期用未煮沸的牛奶
解析:羊奶中缺乏叶酸,长期服用易患巨幼红细胞贫血。
12.患者男,35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入院当日血常规结果回报Hb59g/L,Plt19×10 /L护士对该患者制订的休息与活动计划为
9
A.绝对卧床休息,协助自理活动 √ B.卧床休息为主,间断床上及床边活动 C.床上活动为主,适当增加休息时间 D.床边活动为主,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 E.适当进行室内运动,避免重体力活动
解析:血小板计数 /L或有严重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13.患儿,男,9个月,生后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因面色苍白1个月来医院就诊。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士应告知患儿家长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 A.餐前 B.餐时 C.餐后
D.两餐之间 √ E.随意
解析:口服铁剂在两餐之间,可减少铁剂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有利于吸收。
14.8个月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患儿面色苍白、食欲低下、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拟用铁剂治疗,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贫血纠正后即停铁剂 B.不宜在两餐之间服用 C.忌与维生素C同服 D.可与牛奶同服 E.首选二价铁 √
解析:缺铁性贫血补铁时应选用二价铁,二价铁易于溶解,容易吸收。应在两餐间服用,与维生素C同服可促进铁吸收,牛奶会影响铁吸收。贫血纠正后还需补铁2个月,以补充铁储备。
15.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血红蛋白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了 A.红髓造血 B.黄髓造血 C.中胚叶造血 D.骨髓外造血 √ E.卵黄囊造血
解析:婴儿期出现严重感染时较易出现骨髓外造血,肝细胞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
16.患儿,女,10个月,因喂养不当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服用铁剂时应避免 A.与牛奶同服 √ B.与维生素C同服 C.与肉类同服 D.与氨基酸同服 E.与果糖同服
解析:铁剂与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等同服时,能促进铁的吸收。因牛奶含磷较高,可影响铁的吸收。
17.一胎龄34周早产儿目前生后3周,为预防缺铁性贫血护士应提醒家长为小儿补充铁剂的时间是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E.生后6个月
解析: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中获得的铁最多,早产使胎儿铁贮存不足。故应生后2个月开始给早产儿补铁。
18.患儿11个月,因患缺铁性贫血目前已用口服铁剂治疗1周,判断其治疗最有效的指征是
9
A.红细胞数量升高 B.血红蛋白升高 C.网织红细胞升高 √ D.血清铁升高
E.红细胞中心淡染区缩小
解析:一般情况下如果铁剂有效,用药3~4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故网织红细胞升高是判断其治疗最有效的指征。 19.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表现 A.畏食 B.腹胀 C.便秘
D.麻痹性肠梗阻 E.腹泻 √
解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消化系统表现为畏食、腹胀、便秘等,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或黏液水肿性巨结肠,而不会出现腹泻。 20.T 3 、T 4 过多综合征的症状不包括 A.低热 B.心悸 C.手抖 D.便秘 √ E.多汗
解析:由于T 3 、T 4 分泌过多及营养物质代谢加速,患者产热与散热明显增多,以致出现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低热等,且有多食、体重下降、消瘦无力、大便次数增多,甚至慢性腹泻。伸舌或双手向前平伸时有细震颤。
21.患者男,64岁。诊断“2型糖尿病”10年。为患者进行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 A.每天检查清洁足部 B.选择透气、柔软的鞋袜 C.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 D.足部出现破损可自擦药物 √ E.外出不宜穿拖鞋
解析:出现足部破损时应急时到医院就诊。
22.患者男,58岁。因糖尿病住院,经过治疗血糖得以控制,病情稳定准备出院。护士给该患者进行出院饮食指导时,应告诉其每日总热量在三餐中的比例为 A.早餐1/6,剩下的中餐、晚餐各半 B.早餐1/5,中餐、晚餐各2/5 √ C.早餐1/4,剩下的中餐、晚餐各半 D.早餐1/4,中餐1/2、晚餐为1/4 E.早餐1/2,剩下的中餐、晚餐各半 解析:
23.患者女,35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放射性 I治疗。治疗后护士应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早发现
A.甲状腺癌变 B.甲状腺危象 C.粒细胞减少 D.突眼恶化
E.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
解析:放射性 I治疗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定期复查。 2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饮食宜给予 A.高热量、高蛋白、低维生素
131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