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吗?这样一个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经验。学生兴致勃勃地回忆、兴致勃勃地叙说:

1 节课再加两个课间是 1 小时;

春游时开车从学校到长城大约 1 小时;

四集喜洋洋动画片的长度大约是 1 小时;

课后班的游泳时间是 1 小时……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愈发亲切地认识着 1 时。

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 1 万有多大;在《吨的认识》中教师让学生说说 1 吨有多重……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学生调动着自己的经验,不仅有生活经验,还有数学学习经验;不仅有事件形象的经验,还有思维经验。在调动经验的过程中学生还进行着整合,将自己的经验与新学习的内容整合起来,更为丰满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2 .对话。在竞争的状态下,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 1 )辩论

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 “ 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 “ 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 ” 。 在辩论活动中,学生正反观点双方通过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使得学生给学生搭台阶,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上到高处。而不是老师直接把学生搬到高处,或者把高处的东西直接搬给学生。

1

6

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在《分数、小数互化》一课(《 将“辩论”引入数学课堂》,李芬 )中,学生对于“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2 和 5 以外不再含有其它质因数,那么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中的“最简”两字存有异议。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辩论”的活动解决这个问题。

正方:“如果它不是最简分数,那么它的分母中可能会含有其它质因数,因而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正方紧紧抓住“最简分数”这个关键词。

反方立即反驳:“比如 3/6 ,它的分母中含有其它质因数了,但它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该怎么解释?”反方巧妙地以具体数据为突破口,举了一个反例出来,一票否决了对方的观点。

一个回合下来,未见胜负,于是进入下一轮。这次先有反方发言:“不管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只要它的分母中除了 2 和 5 以外不再含有其它质因数,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局势似乎已经明朗,但正方依然提出了问题:“既然加不加最简无所谓,那么为什么还要加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的课堂真似波涛起伏!学生才是真正的水手和弄潮儿。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如果一个分数的分母除了 2 和 5 之外不再含有其它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不管是不是最简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但如果一个分数的分母中含有 2 和 5 以外的质因数,则必须化成最简分数之后才能判断。所以“最简”两字不能少。学生不仅理解了“最简”的深刻内涵,而且对于象 12/32 这样不是最简的分数,不必化简,就可以依据 32 不含有 2 和 5 以外的质因数而判断它能化成有限小数。

1

7

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是否应该有“最简”这件事,不是教师搬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之间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

( 2 )比赛。

在《平均数》一课中, 吴正宪 老师组织男生和女生进行拍球比赛。学生在此过程中尝试着建立比赛规则,是全上比总数呢,还是上一个人呢?先上一个人,比赛之后,学生说:“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几个人!”又决定各派 4 个人比总数!女生组输了以后, 吴 老师加入女生队,使得女生队获胜。女生们脸上露出了微笑,男生们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 4 个人,快乐队是 5 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 吴 老师说:“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队的拍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学生发现用平均数更公平。

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活动,亲身感受到方法的公平与不公平。与其说很多话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何不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思考呢?

3 .表演。通过直观表演,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可使得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

( 1 )模拟操作。

《相遇问题》一课中, 吴正宪 老师通过让学生模拟操作的形式理解概念。学生不明白路程,但学生能够通过学具的“行驶”看到路程 ; 学生不明白相遇,但学生经历过“相遇”。运

1

8

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用学生的经验理解概念,何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上《行程问题》一课时, 吴 老师用课桌当桥,拿铅笔盒当车,现场演示“车”通过“桥”的场景。通过模拟操作,唤醒学生“行程问题”的经验。

一次上《相遇问题》一课时, 吴 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下“相遇”,两人走着走着走近了,不走了。她一手拉一个让他俩碰了一下,笑着说:“这才是相遇呢,中间还有距离能算相遇吗?”全班同学都笑了。她接着又请同学继续表演“相对”、“同时”、“相向”,同学们都争着表演,争着说。这时,全场师生都笑了,赢来了雷鸣般的掌声。

通过模拟操作, 吴 老师引发学生对其中“路程”、“相遇”等概念的理解,引发学生对速度、路程、时间关系的思考。以现场“做”的形式唤醒学生的经验,使得学习过程简单明了而有趣。

在《负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学活动,刘翔跑步成绩要受风速的影响,让学生模拟当时的场景。两位同学一位扮演刘翔,一位扮演风。当顺风的时候,“风”推着“刘翔”向前跑;当逆风的时候,“风”阻碍着“刘翔”的前行。

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进入角色,设身处地直观思考问题。如果我是反方向的风,我该怎样做呢?做出来的时候,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更透彻了,对概念更清晰了。

( 2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更容易通过主动感受进行学习,做得好自然理解得好。

1

9

白银区小学数学班班级简报

① 社会角色扮演。

在《设计包装箱》一课中,一家纸箱厂要设计牛奶包装箱,问学生如果你是牛奶厂的经理,你希望怎样设计呢?如果你是纸箱厂的设计师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该怎样设计呢?让学生进入角色思考问题,可以更好地进入到问题的内部,而非浮于表面。

在《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要帮公路局的张局长统计一个路口各种车辆的车流量情况,怎样统计呢?学生进入角色,要帮助张局长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进入到受到信任给别人帮忙的角色,有了使命感,更专心地迎接挑战,完成任务。

在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老师安排了在商店购物的实践活动。请组长担任小经理和收银员,其他学生当顾客。一年级的小学生进入角色,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运用着数学知识。

② 虚拟角色扮演。

在一年级的《比较》一课的说课中, 赵雪丽 老师设计了拔河比赛的数学活动。

导语:黄蓝两队要进行拔河比赛,现在要从咱们同学们当中选出两队的队长,

谁愿意来?

( 师提供黄、蓝队员贴纸,黄队 9 人,蓝队 7 人 )

设问:假设这些就是可供你们分配的队员,你准备怎么派人?为什么这么派人?

预设:两个队长都在关注对方,其中一个队长选派一名选手,另一个队长也会选派一名

1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