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内部讲义

2016 年高校出版社培训中心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电子稿 42 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培训讲义(内部资料)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初步感知;案例: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分要点:;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1、教学死板,不注重过程;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题答题所需基础理论复习重点章节;(一)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培训讲义 (内部资料)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初步感知案例: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位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非常好。另外一个同学说:湖泊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评分要点: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不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第二部分案例分析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题答题所需基础理论复习重点章节(一)新课改

1、第二章新课程理念(二)教育学 1、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2、第六章第三节教学原则 3、第七章第四节德育原则 4、第八章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三)心理学 1、第二章认知过程(四)教育心理学 1、第四章学习心理 2、第六章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五)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二、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

(一)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二)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四)新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五)课程评价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六)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充分了解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八)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九)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十)认知过程 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感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 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5、思维的分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十一)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4、创造性的培养(十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十三)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十四)教育法规 1、学校、教师的义务。 2、学生的权利。教育理论基础通用版:教育理论通用版(教材) 教育理论通用版(试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