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掌握文言文的五种句式的翻译要领 教学重点:倒装句式的翻译 教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文言文五种句式的基本知识。 (一)判断句。
1、用“者、也”来判断。有“…者,…也”“…也”“…者也”等形式。 2、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1、“为”“为……所”表被动。 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用于动词前指代“我”。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又如现代汉语中“见谅”也为此用法。3、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来表被动。 如: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4、意念上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②彼且奚适也? ③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奚以知其然也? 2、定语后置 “之”和“者”是常见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于”和“以”是常见标志。
- 1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于”常被省略。)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谓语、宾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省主语)
②“夫战,勇也气。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谓语)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宾语)
2、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要补出。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五)常见固定结构。 ① “……孰与……”、“……何如……”(译为“…与…相比,谁…”)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②“得无”(译为“该不会……”) 如:“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蒲松龄) ③“无乃……与”(译为“恐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④“何以……为”(译为“为什么要……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⑤“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⑥“奚以…为”(表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⑦“……之谓”(译为“说的就是……”)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⑧“以为”、“以……为”(常译为“以为”、“认为”、“把…当…”、“用…作…”等)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⑨“唯……是”(强调句式,“是”无意,起提宾作用;“唯”表强调) 如:唯才是举 ⑩“如……何”、“奈……何”、“若……何”(三个词同义, 意思是“把……怎么样”) 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二、课堂练习。
第一组:知识要点:被动
【材料1】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俄而,应元死。(《阎典史传》)
- 2 -
译文:(阎应元)左冲右突(进行了)八次巷战,抵挡他们的(清军)被杀死上千人。 【材料2】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09湖北)
译文: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材料3】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09南通二模)
译文: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
第二组:知识要点:倒装
【材料1】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 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材料2】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08天津)
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材料3】沈周,字启南,长洲人。……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09上海)
译文: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材料4】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