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训练(十九) 古代诗歌形象题
题组一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渡桑干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年”的代称, “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游栖霞寺 李建勋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平分:春分节气。②白下:南京的别称。③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2.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冷落萧条的春景图。天还未亮,月色朦胧,春意未显,篱舍旧村稀疏。描绘了满目萧疏的景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尾联抒发感慨作铺垫。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子 规 吴 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被罢官后,流居荆南时期。②旧苑:指京城。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
②
①
③
①
②
3.诗人借子规抒发了内心情感,请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并结合子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是一位飘荡在外、境地凄苦、愁断肠的游子形象。第一联写子规(杜鹃鸟)离开繁华的故地,年复一年地四处飘游;第二联借“他山”和“旧苑”写子规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第三、四联描写子规在雨里、在月夜凄然长鸣。作者借所咏之子规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之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题目。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4.“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