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单元导语
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平均分、除法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力求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并逐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1.平均分。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例1是认识“平均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分上,进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而平均分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因此,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础。例2的内容重点是教学“平均分”的方法。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奠定基础。例3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包含分(连续的减法),注重揭示平均分的方法:2个2个地分,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2.除法含义。
“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是从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引入,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例4设置了小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接着小精灵提出问题。学生写出算式,说自己所写算式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明晰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最后再介绍除号以及读法。例5的编排层次与例4基本相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例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口诀求商的起始课,例题中被
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教材安排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乘法的知识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探索求商的方法。例2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师傅蒸包子的情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4.解决问题。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3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重点是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通过解答后的回顾与反思,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除法解答的两种情况的问题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进而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习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如在教学第9页例2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第1课时 平 均 分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页第8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