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三、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通读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2. 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引入;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二)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1. 朗读第一段。 2.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 A;有的像鱼鳞, B;有的像羊群, C;有的像一张大棉絮,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 ②轻轻地飘在空中 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 A—— B—— C—— D

1

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4)这一段突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请模仿前四个比喻句,再写仿写出两个描绘云的比喻句。 (四) 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 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五) 交流展示、读背积累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云和天气关系的成语、谚语,进一步加深对看云可识天气这一事理的认识。 之后教师投影出有关谚语 2. 朗读、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六)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七)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1.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附板书: 形态 轻、高、薄云——晴朗 看云 低、厚、密云——阴雨风雪 识天气 光彩 晕 华 虹 霞——晴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