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之方言

潮汕文化之方言

班级:高一(九)班 组长:吴雪虹

研究小组成员:魏晓莲、吴梓微、王晓玲、陈平儿、谢晓淑、罗钦妮

问题的提出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方言更是潮汕文化的重中之重。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下,新一代的年轻人更趋向国语、英语,越来越不重视自己家乡的方言,我想作为新一代的潮汕人,我们有责任向现在的年轻人介绍家乡的方言!

活动的目的

①为借此活动,让跟多人对潮汕文化的方言有进一步了解。

②更好地了解潮汕方言的历史发展。

③寻找潮汕方言在生活中的乐趣。

④借此活动宣传潮汕方言。

活动的过程

为此,我们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等方式去寻找了潮汕方言。

俗语是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种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民谣是民间流传的歌谣。潮汕方言俗

语是潮汕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是一个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宝藏。民谣是蕴含着大量方言俗语的口头载体。

潮汕方言的发音极为复杂,《潮州音字典》收录了8种发音,另有《潮州十五音字典》、《潮州十八音字典》,远远大于普通话的4种发音。语音的复杂有利于开发婴幼儿时期的大脑,影响到一个族群的头脑灵活性。潮汕地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与潮汕文化息息相关。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就说“汕头”的“汕”字吧。有人说“汕”是“鱼游水貌”;有人说“汕”是“鱼产卵”;有人说“汕”是“取奔戳妙褂探裰“栅箔”,捕捞之所也。但不管怎么说,都有个“鱼”字,足见汕头古时是个海边渔村。又如潮语把冰棒叫做“雪条”,可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湿,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且又有“食糜”(喝粥)的习惯。这也反映了过去潮汕人多地少,战乱频仍,粮食不够吃,更吃不上干饭的苦况。潮人晤面总喜欢问“食阿未”有时几乎是不管时间和场合,只是一句问候和关心的口头禅而已。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悦)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又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酥击耐扣”、“烧击人食缺”、“头惨撑杉排”等俗语则反映了过去潮汕陶瓷业和竹木运输业。

“粜米换豆”,这是个比喻词,意即交换婚。旧社会农村贫困人家,无法应付高昂的聘金聘礼,就用甲家的妹妹嫁与乙家的哥哥,换取乙家的妹妹嫁给甲家的哥哥。这是一种变形的买卖婚姻的陋俗。

潮汕人还有“放生”的“积善”习俗。即把捉到的乌龟、鲤鱼、青蛙及蛇类等野生动物放回大自然。这源于佛教,客观上起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而“做亡斋”一词则反映了潮汕的丧葬习俗。

另外,“正字母生白字仔”说明潮剧来源于宋元南戏。“生理(生意)细细会发家”反映了潮人的商业意识。

“从暹罗到猪槽”则说明潮汕与海外的联系。这些都能让我们看到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

研究的结果

潮汕方言俗语、民谣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人以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民谣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潮汕方言俗语、民谣涉

猎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既是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潮汕地区自然、社会特色的反映,直接体现出潮汕民间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是研究潮汕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收获与体会

原来我们潮汕人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潮汕的,我们是从河南到福建,一路往下,后来才到潮州的,所以说,我们潮汕人祖先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潮汕的,而是后来慢慢迁移到这边的,所以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我们潮汕人。

马先生是一个文学者,对于我们潮汕的文学很是追求,当然包括我们的潮汕汉字,在我看来,潮汕话就只是我们潮汕所说的“白话”“本地话”,但是在老人看来,那是一种文化,一种值得研究的语言,加上老人又是音乐的著者,对这些文字的研究更甚,我们平常只知道用说和写,都没讲究过文字的含义,一个词语下来,只要我们认为是一个词语了,那么他就只有那个意思,那么到了每个地方,我们也就懂得用那个词语来形容,但是原来,在我们潮汕的语言里面,有些字还要用文音来读的准确,在全国各地,我们潮汕话占的比例为大部分,就算现在的一些民歌,有些还含有我们潮汕的方言,红楼梦和水浒传都有部分,很是以外。马伯说,我们潮汕话是宋朝的普通话,广州话是唐朝的普通话,虽然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它却让我感到我们潮汕话的广泛,很意外我们潮汕话原来还有怎么大的文化,今天又学到了一点点我们潮汕的一些文化知识,虽然不多。

教师评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