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

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在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对于“儿童的科学”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是怀疑幼儿是否真的能学习科学,怀疑幼儿能否理解“真正的”科学;另一种则把幼儿简单地等同于成人,认为幼儿也应该像成人一样理解科学,应该获得成人一样的科学。事实上,“儿童的科学”是幼儿用他们独特的理解方式创造出的一片独特的天空。它既充满着科学的探究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呢?让我们从几个例子来开始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例一:

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装置。这实际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缝被针(已被磁化为指南针),教师在它的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图画,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走到这个材料面前,便玩了起来。当他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游戏规则)然后扮了一个鬼脸,模仿猫的动作。可是,当他一次次地重复转、看它还能指到哪里时,发现针尖总是指向小猫,便自言自主道,“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就用手按住针尖想让它停在别的地方,可是当他们放开手后,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一会儿轻轻转,一会儿重重转,一会儿把针取下来、将针尖对着桌子刮,一会儿又翻开底座看下面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找到答案。事后老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我发现它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

显然,这名幼儿经历了一次典型而且有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起初,教师设计的材料引起了幼儿摆弄的兴趣。而幼儿摆弄的过程又引起了他的发现:针尖每次都会指向小猫。能不能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呢?这个问题引发他去不断重复操作,甚至用手指挡住针,但是都没有成功。这一发现又引起了幼儿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针尖每次都是指向小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不再是简单地重复,

1

而且努力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试验,看会不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他轻轻地转、重重的转,结果都一样。他甚至怀疑针尖和底座上有什么“机关”,结果也是一无所获。直到最后,他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于是他就将其解释为“它喜欢小猫”。这就是“儿童的科学”---幼儿对事物表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释,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人看来“正确的”结论。

例二:

某3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岸很多渔船上的旗帜都刮得呼呼作响。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热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里来的呢?”幼儿回答道:“是红旗扇的。”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的动作。

在这个例子中,幼儿并没有表现出明探究行为。似乎他很满足于自己对问题的回答,而且非常地自信。当然,我们深信这个幼儿的认识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他平时有关风的生活经验有一次的联系,他至少认识到红旗的飘动和风这两个现象是有关联的,只是颠倒了它们的因果关系(不顾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将同时观察到的两件事情并列起来,用其中的一件事任意解释另外一件事)。这也是“儿童的科学”---幼儿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

例三:

某5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像是星星在眼睛。”这位妈妈不知道怎样对待孩子的解释,只得对她说:“你想的真好!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原因等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了。”

这名幼儿的行为似乎离科学更远了:与其说这是科学,还不如说是幻想。然而。科学和幻想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正是“儿童的科学”---幼儿同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一个解释,尽管这个解释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主观想像的结果。

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承认幼儿的世界中有科学,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在儿童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对世界的好奇、探索和思考等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本能性的行为,正是最初的科学活动,也正体现了科学的本质所在。我们提出的“儿童的科学”这一概念,也正是指儿童出于好奇对周围物质世界所进行的探究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认识。限于其发展水平,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及认识和成人相比利时,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之心,积极地尝试、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使得“儿童的科学”成为儿童世界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儿童的科学”的特点):一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二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三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另外,在科学教育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孩子们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如:

1、对别人不感兴趣的或兴趣一般的事物,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探索。比如有的幼儿特别喜欢观察小虫子,像蚂蚁、西瓜虫之类的动物,他可以一个人观察很长时间。

2、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事实或现象。比如有的幼儿在热胀冷缩的实验中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并不是马

上上升,而是先下降而后才上升。

3、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常常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如我为什么不能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为什么不能像母鸡一样孵出小鸡?我长的比爸爸高了爸爸就可以这样称呼我了等等,这些想法实属超常规的创造性思维。

4、特别喜欢动物尝试,但也经常会造成破坏。比如有的孩子为了找到玩具狗发出的声音,把它拆开。

第二章 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3

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看,教学活动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途径。而在传统意义上,教学常常被理解为集体形式的“上课”。事实上,教学作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共同活动,指一切由教师发起、旨在维持和促进幼儿学习行为的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更不是“你说我听”的上课,而应是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当前,科学教育实践中,面向全体幼儿的、统一的集体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和作用

1、集体教学活动涵义?是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2、集体教学活动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二是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并保证每个幼儿的操作机会;三是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

3、幼儿集体教育与小学“课堂教学”的区别:尽管集体教学的形式类似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但它仍是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活动,而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育。这主要表现在:

(1)、集体教学活动强调幼儿自己的主动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集体教学活动强调尽可能让幼儿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即操作活动学习,幼儿是在“做科学”,而不是“听科学”,是以自己操作物质材料的主动活动为主,而不是以观看教师的实物演示、听取教师的语言讲解的被动接受为主。)

(2)、集体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集体教学活动注重幼儿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特征和关系的领会和理解,注重幼儿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追求一些固定的结论,教师必须避免向幼儿灌输、让幼儿机械地记忆一些无法理解的名词概念、科学术语和科学结论。)

(3)、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是主导但不是主宰的作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尽管从活动的课题到活动的框架都是教师确定的,但幼儿在活动中仍享有充

4

分的自由,特别表现在幼儿仍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指导、帮助幼儿的学习,并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性时调整活动计划,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习,更不是主宰幼儿的活动。)

(4)、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排斥个别差异及个别化学习。(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更不排斥幼儿个别的学习。相反,在集体的环境中,每个幼儿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学习,同时还有和同伴交流、和教师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的指导。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和那种整齐划一、抹煞个性的教育有着天壤之别。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活动课题的设计、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材料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具体内容略P157)

(三)、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 1、集体教学活动的准备

准备工作是实施活动的前提出,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进程和实际效果。它个整个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在完成活动设计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度环节。包括:知识准备、情感准备(幼儿需要情感支持)、材料的准备、空间环境的准备(例如,提供什么样的活动场地?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如果在室外,是在室外的空地还是自然环境中?如果在室内,是需要桌面的空间还是地面的空间?甚至边活动室内桌椅的摆放,也要考虑到活动的需要:怎样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操作?怎样有利于幼儿之间的讨论交流?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活动效果)。

2、集体教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要求

(1)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是怎样得到答案的?孩子对材料的运用是否充分?有没有创造性的运用?孩子的学习有没有遇到困难?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怎样:是兴奋、平静、焦虑?还是得意忘形?教师通过观察这些外部行为,可以推知他们的内部心理过程[思维、情感等])。

(2)适当参与幼儿的活动(教师的参与能够使幼儿获得亲切感,形成共同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