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三、(识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P330 四、(识记)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P330~331 五、(识记)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特点P331

第四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一、(识记)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二、(领会)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P332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三、(识记)学前儿童需要和动机的发展

1.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P333~334 2.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P335

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四、(识记)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三个阶段及特点如下: 1.兴趣发展初级阶段(出生~1岁)。

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1~3月是先天反射性阶段,4~9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的知觉阶段, 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

进入1岁以后,孩子的兴趣逐渐丰富起来。对活动的、微小的物体、突然消失的物体、成人的动作或活动以及因果关系感兴趣。2岁后,孩子对语音的兴趣加强,避开那个开始有意识的模仿。

3.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步稳定阶段(3~6岁)。 进入幼儿期后,在婴儿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幼儿兴趣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在兴趣的范围方面: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游戏的兴趣是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兴趣,对因果关系的兴趣发展迅速,对动画片、活动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幼儿兴趣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个别差异。

第五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识记)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指向性方面。 二、(识记)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P338~341

21

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划分对学前儿童同样可以使用。近年来,托马斯·切斯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也被广泛运用。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起动迟缓型。 三、(领会)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稳定性和变化

1.学前儿童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 2.学前儿童气质类型有一定变化。 (1)幼儿期气质中的兴奋性增长。

(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P341 四、(领会)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P341~343

1.儿童的气质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儿童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2.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

(1)对胆汁质的幼儿: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2)对多血质的幼儿: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3)对粘液质的幼儿: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他是、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4)对抑郁质的幼儿: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第六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一、(识记)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领会)幼儿性格年龄特点的实际表现

1.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玩对他们来说永

远不会厌倦。活动对形成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2.喜欢交往。

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

伴交往,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3岁以后,儿童游戏中的社会性成分逐渐加强,个体游戏减少,与同伴有联系的、合作性的游戏增多。

3.好奇好问。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他们对未见过

的、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什么都想看看、摸摸。还经常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4.模仿性强。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

人(教师或父母),也可以是儿童。幼儿模仿的方式可以是即时模仿,也可以是延迟模仿。

5.好冲动。

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

第七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识记)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领会)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P350~354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如下: 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22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2.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一、(补充)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二、(识记)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一种抚育关系,一种教养关系。 三、(识记)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助的关系。 四、(识记)性别角色行为

性别角色行为是指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 五、(识记)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六、(识记)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 七、(识记)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P357~358

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一、(补充)依恋的发展

1.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2.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P359~360 3.婴儿依恋发展的类型P360~361

婴儿依恋发展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4.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P361~362 二、(领会)亲子关系类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62~363

亲子关系通常被分成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放任型。

23

三、(领会)影响学前儿童亲子关系发展的因素P363

1.婚姻关系 2.家庭结构

第三节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领会)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P365~366

1.外表 2.社交技能 二、(应用)分析学前同伴交往中问题儿童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教育策略P366~367

第四节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一、(补充)性别角色与学前儿童的性别行为P367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识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生 二、(补充)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P368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三、(识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生P368~369

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 1.儿童的活动兴趣。 2.选择同伴。 3.社会性发展。 四、(识记)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P369

进入幼儿期,儿童间的性别角色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表现在:

1.在游戏活动兴趣方面表现出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在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另外,男孩之间更多打闹,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

3.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表现出差异:研究显示,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观察力优于女孩。 五、(领会)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P370~371

1.生物因素。 2.父母行为。

第五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补充)移情372

移情指从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移情水平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 二(识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亲社会行为是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提高集体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P372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P376~377

2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