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小学《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第二册第三课《绘画中的空间表现》第二课时,是一堂空间基础知识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的课。要求学生运用焦点透视表现法在画面上塑造立体形象,即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三维空间是物象体积和纵深感的表现。我认为初一的学生学习三维空间不应仅仅会欣赏图片,而且应学会三维空间的焦点透视的表现。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本课将要达到的三个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焦点透视的概念及其特点这一目标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初一的学生形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轻快、准确、完整地理解焦点透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焦点透视是一种空间虚拟的架构,要激发学生充分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才能突破这个难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采用“大班导学,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平行透视”先把学生拉出教室一起欣赏本校的红砖教学楼平行透视,引发学生对周围环境举例。接着出示——可拉动的“平行透视图”,经小组讨论、比较,在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能动积极性的同时,结合教师的帮助来完成平行透视的知识点传授,让他们感受主动参与的乐趣和自我途径获得的满足感。同时

提高大家的协作精神。

2、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判断透视,并运用焦点透视规律进行三维的空间表现,这一目标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主要采用练习法。例如:为了确定学生对知识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掌握,我就出示不同氛围、不同角度的彩图刺激他们的大脑神经,让同学们自己比较,并运用透视知识作出判断以及绘画实践来验证知识点掌握情况。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一目标贯穿课堂始终。本课的审美教育等能力除了体现在前面两个目标的完成上,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例如:在获取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知识点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殊途同归;再例,完成绘画实践后让学生相互分析、评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通过此法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本册第一课《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的图片分析和下一课的《明暗表现与绘画形象的立体感、空间感》,以及后边的雕塑都涉及本课的知识和表现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在本单元中是一个重点,在全册教材的贯穿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全册教材的着力点。上好本节课是为初中美术教学作

铺垫。

1、思路:我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倒置和分块处理。把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分块授课,避免混淆不清,并运用对比手法让学生们自己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从而获取焦点透视的规律,并正确运用到物体的空间表现中。 2、教学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这节课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大、小、个”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主体,老师的说和做最终是为学生服务,因此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参与课堂完成教学是关键。此外,还采用电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等。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置身于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中;能达到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获取知识、技能;能积极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平行透视图和成角透视图,我不直接在黑板上画。因为知识容量大,用计算机展示更直观、更省时间,别的媒体目前达不到这个效果。所有的方法和媒体的运用都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

①整个步骤:激情引向、导入新课——主体内容的小组分析、讨论、解答——学生自主创作——评价、总结。 ②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手段、训练等作介绍。 A、|利用欣赏引入法,激情引向,导入新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