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复习资料

Part 2 辨析题

1、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

(答1)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卡夫丁峡谷,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在落后国家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虽然可以部分跨越,但是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不可能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在卡夫丁峡谷之旁开辟卡夫丁栈道,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答2)

(1)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内涵: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2)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要理论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 (3)跨越卡夫丁峡谷所具备的内在条件

落后的东方国家绕开资本主义制度直接进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20世纪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其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其三,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4)“跨越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即我国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与“不可跨越”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认为, 任何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可以跨越, 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水平则是不可跨越的。但是马克思也认为,社会发展的五大形态的每一阶段不是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社会都必定要经过的,社会发展的具体模式是可以跨越的。因此,不是每个国家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实质上是要回答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其产生,还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所谓“跨越”是不可能的。因此,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论”中明确了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邓小平继承了此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赋予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内容,即学习、利用、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有用的东西。

2、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

答: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学说,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因此,此学说中已经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 历史功绩:

⑴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料;

⑵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已经包含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萌芽,预见了一些社会真理,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见,猜测到了不少社会主义原则,并被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所科学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局限性:

⑴其世界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主张先验论的理性论,是凭借头脑的空想,凭借对人类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它们不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⑶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⑷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还是错,为什么?

答:对的;学姐答案。

4、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解放”与佛教的“普渡众生”有相似,那能说马克思主义=宗教吗?

答:马克思主义不不等于宗教,它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体现。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义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学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建立的。(否;1,宗教皆为造神,但马克思在国际歌中言,世上无救世主 2,宗教着眼彼岸后世,马克思重视现世)

5、古希腊的理想国,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黄金时代”、“理想国”是社会主义吗?“大同社会”是社会主义吗?)

答:“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大同思想,也就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源远流长。而这种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理想主义。但由于古代,实现大同社会的条件并没有成熟,所以这些只是曾经存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而现代的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最高理想主义而努力的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是一定会出现个人崇拜,怎么看待?(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小农思想,不可能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目标)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

(2)现实原因——高度集权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个人因素——一方面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 需要、制造甚至推波助澜

(4)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

解决的方法:1.必须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影响,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在文化上,要不断解放思想。

7、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

答: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以当时俄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为依据的:⑴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业生产就大大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⑵由于世界大战和外国的武装干涉,使苏联的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⑶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受到帝国主义入侵和世界裁军的威胁、扼杀。在这种国情和国际条件下,高速度地发展工业,尽快建立国家经济实力,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保证苏联经济独立和增强国防力量、保卫社会主义苏维埃的重要条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是巨大的,到1938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是,苏联工业化道路是以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不能不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必然大大损伤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20、30年代,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苏联仍然没有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这就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Part 3 材料题-?

1、核心价值观怎么立足于中国?(四个讲清楚)

答:立足优秀传统文化 做到四个讲清楚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四个讲清楚。

讲清楚历史传统,找准中华民族的文明根柢。“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汉初杰出的政治家陆贾说:“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术远者考之于近。”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传承记载完备无缺的国度,形成了注重历史传统、珍视历史记述的文化特色,而历史记述则起着承载民族历史记忆、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中华民族极具向心力的“政治大一统论”,还是家国同构的国家治理体制“家国共同体论”,乃至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担当论”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筑就了中华文明的地基。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讲清楚精神追求,重铸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形成了博大、精深、厚重、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蕴含的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等精神品格,皆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之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是强化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重铸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丰厚滋养。

讲清楚文化传统,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自古以道德立国,为礼仪之邦。先贤将抽象的道德分解成能操作的制度或规范,使人通过践行,累积德性、升华人格。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而言,礼法并重,可以在族群融合、人文同化以及强化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方面取得良好效应,这便是中国传统的所谓“礼治”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突出优势。礼的现代价值在于通过注入平等、民主等新内涵,经过创造性的转换,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成果。伴随着前无古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前所未有地生发、增强、深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期待,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生发于中华沃土、与时代发展共鸣的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新的活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推器。

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一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生命所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第一个是黄炎培之问: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第二个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以来,最光焰之时代”,“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第三个是李约瑟之问:如果中国的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何来文化焦虑?

答:三君所问,无不凝聚折射着文化焦虑。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国无文化,急功近利。总的来说就是:一、文化复兴与社会的发展:古今中外的大量历史事实说明,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价值观的建塑,社会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走向强大。二、文化焦虑与社会的浮躁:从反面证明了没有创新的文化,立不起伟大的民族。也从侧面说明当今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三、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四、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要把握当今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