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1.2 生产率
?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定义: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
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意义: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
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 ? 五个方面:
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确保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控制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低成本高效产出)
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确定改进方向)
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对比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提高竞争力)
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部门间配合)
?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种类:
? 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
单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
多要素生产率:
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 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 狭义生产率
广义生产率:(七个指标必背)绩效或效果、质量、生产率、获利能力、工作生活质量、创新
? 按照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
? 按生产率测评方式分类 静态生产率、动态生产率
? 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
大体上:国民经济生产率、部门(行业)生产率、地区经济生产率、组织(企业等)生产率等【包含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 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
针对问题:生产率测算结果只能反映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不能表明生产率的高低或安祖目标要求的程度,也无法显示出生产率的综合水平。为了对了各类管理问题的系统分析和决策。
特点:切实的客观基础(第一位),评价主体多方面的主观认识。 方法:以经济关系和量化及优化分析为基础(费用-效率,有名投入-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多指标评价和定性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为特点(层级分析法、模糊综合法)
? 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增加资源的投入。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引外资
改进方法。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
? 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首要因素
课后习题
1、企业的生产运作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 离散型制造企业:
? 车间任务型生产:几个生产车间同时交叉进行——装配车间——质量部
门检测——交付市场 特点:
单件小批量;
每项生产任务仅适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 机群方式布置(相同的工种如车铣成班) 原材料一般品种繁多
? 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一次顺序地经过各个恭
维 特点:
连续、不断重复的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 按节拍进行;
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和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工作时间越多、设备越多)
? 流程型制造企业:重复生产、连续生产(区别:产品是否可以分离)
? 重入离散型制造企业:重复加工两次以上的制造过程
特点:
随着重复进入的机器数量和次数增加,工程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变得越来越复杂
多用于现代制造的微电子产品; 加工过程精密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