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教案(新版)语文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30.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咏煤炭》

【学习目标】

1.朗诵并默写《行路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咏煤炭》。 2.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难点) 3.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名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词的国度,推开朝代的大门,就好像打开了诗词的窗。在这扇窗里,闪过了无数熟悉的脸庞。今天,就让我们推开唐代的窗,走进李白的《行路难》,触摸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跨过明代的门,感受于谦的《咏煤炭》。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杰出的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于谦(1398-1457),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与他有关的最有名的事是“土木之变”。

2.读准字音。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弊事(bì) 爝火(jué) 瘴江(zhàng) 三、合作探究 (一)赏析《行路难》。 1.反复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明确: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1

明确: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2.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 明确:①巧用历史故事、典故;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③跳跃式的结构。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昂扬激越,乐观向上。 (二)赏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反复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明确:“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了作者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阅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悲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诗人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三)赏析《咏煤炭》。 反复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

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明确: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四、板书设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