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思考题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①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马克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对宗教的态度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张载:为天地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作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成熟期的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将不休写在历史的丰碑上 ③知和行的关系 王阳明:知行合一

王夫之:“未尝离行以为知”。王夫之在强调知行相互依赖中,提出知与行相资为用;在知对行的依赖中,彰显行的决定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实践论》 ④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

天平天国:“凡天下田,天下人同更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 ⑤对革命认同 《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马克思主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⑥对无阶级的大同社会的向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二、新闻与政治的关系。

1、为了更好地掌握文化领导权 ①文化政治和文化领导权

韩毓海: 现代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文化形态”。换句话说,一切“现代”政治都不能不是“文化政治”,一切“现代”统治都不能不是文化统治,具体而言,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是由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俄国革命,特别是中国革命所追求

和诉诸的文化价值体系奠定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政治的合法性(血亲的、天授的、宗教的和武力的)。因此,现代政治斗争的关键方式就是争夺“文化领导权”。 ②中国的问题:“一手硬,一手软” 1、中国和美国的对比

2、新中国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对比 ③如何掌握文化领导权 1、分清敌友 2、放弃“不争论”,捍卫中国的历史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新闻工作者应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社会现象,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2、为了更好地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甘惜分:认为新闻与政治是分离不了的,新闻与政治紧密相连,虽然不能说报纸上每一角落都与政治有关(例如有些娱乐性的版面、关于自然界的版面以及广告之类),但就一张报纸的整体来说,很难说与政治无关。问题是什么样的政治,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先进的政治,还是保守落后的政治,报纸总是与某一政治立场相联系。不为这种政治服务就为另一种政治服务。如果他们说自己只是编辑,不懂政治,那他们不是装蒜,就是傻瓜。 加西亚·马尔克斯:现在我认为,过去也一直认为,我想想来我也永远认为自己(在一般意义上说)既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此外,我还认为,作为小说家,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来自我对新闻工作的爱好、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这为我培养了现实的感受力。没有这种感受力,任何小说家也不可能成功。当然,我最美好的东西即政治觉悟,也是来自新闻工作。而政治觉悟,众所周知,是对现实感受能力的最高表现

3、为了更好地从事新闻工作

(一)不能用西方的新闻传播理念来裁剪中国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与中国现实的新闻传播制度和实践相匹配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于新闻工作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制度,从而便于开展工作。

三、马克思关于“报纸的有机运动”的论述。

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

“一个报纸记者也只能把他自己视为一个复杂机体的一个小小的器官,他在这个机体里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选择一种职能。例如,一个人可以侧重于描写他从民众意见中获得的有关贫困状况的直接印象,另一个人作为历史学家则可以谈论这种状况产生的历史,沉着冷静的人可以谈论贫困状况本身,经济学家则可以谈论消灭贫困的办法,而且这样一个问题还可以从各方面来解决: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地方范围,有时较多地着眼于同整个国家的关系等等。

这样,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四、卢森堡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认识与密尔《论自由》一书的关系。

关于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识,卢森堡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观点是一致的。

密尔在1859年英国基本上废除了限制言论自由法律的情况下,谈到一个新的问题,即

当没有了法律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以后,社会中关于某一问题的意见,只有一个人持一种意见,而其他所有的人持另外一种意见,双方发表意见的权利依然是平等的,否则就可能发生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多数的暴虐”的恐怖统治问题。鉴于多数人能够以多数本身来压制少数人发表意见,因此密尔的基本观点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实质是看少数人是否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 卢森堡在谈到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运用言论出版自由的时候,也以同样思路写道:“只给政府的拥护者以自由,只给一个党的党员以自由——就算他们人数很多——这不是自由。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这不是对’正义’的狂热,而是因为政治自由的一切振奋人心的、有益的、净化的作用都同这一本质相联系,如果“自由”成了特权,这一切就不起作用了。”

五、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要点。

(一) 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夺取并掌握政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步,政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政治上或经济上的领导权,它还应该包括文化的领导权。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葛兰西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把它作为其哲学的最终指向。他说:“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这里的“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指的就是文化领导权

(二)葛兰西详细地分析了西方文化的领导权问题。(1)提出要反对那些已有的、错误的、迷惑人民大众的旧的常识,提倡新常识;(2)通过教育给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的常识;(3)在群众的思想提高以后,也就是说当他们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他们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性、虚伪性中解放出来,获得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后,就会获得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而为顺利地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获得革命的成功做准备。

(三)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葛兰西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因为任何统治阶级都不会自愿地放弃其既得的利益,他们会竭力维护政权,除了用武力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庞大的意识形态结构,也就是其有机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指出资产阶级的思想统治是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实现的,这些知识分子阶层的作用就好像是战斗中暗藏的壕沟一样,起着保护、维持资产阶级政权的作用,因此,要想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就必须进行“阵地战”,而不能像俄国那样进行机动战,因为“在俄国,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化;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得当,国家一旦动摇,稳定的市民社会结构就会显露。国家不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因此,要想突破他们的思想枷锁,形成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就必须通过深刻的研究市民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认清其所起的作用,然后采用\西方唯一可行的阵地战”,通过不断的教育来完成。

六、列宁关于党内思想交流的“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原则。P73

七、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出版自由的设想。P83 八、掌握毛泽东关于“报纸的作用和力量”的论述。P103

九、了解1954年毛泽东关于报纸批评“开、好、管”的方针,并简

论报纸批评与舆论监督的差异。P106

十、1957年毛泽东提出“新闻、旧闻,无闻”的政治策略,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对其进行审视。P108

十一、了解毛泽东“政治家办报”思想提出的背景,思考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政治家办报”。P108

十二、如何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关于“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论述?P112

十三、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免疫论”。P116

十四、毛泽东关于“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的观念。P119 十五、刘少奇关于记者考察党的政策的论述。P123

十六、刘少奇提出的新闻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同时要有立场的观点。P128

十七、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新闻业体制改革的思想。P130

十八、邓小平关于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思想。P139

十九、江泽民关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相关论述。P15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