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与安培的励志故事

安培的故事

大家熟悉的电流强度单位–安培,是为了纪念在 1775 年 1 月

22 日出生于法国里昂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e M. Ampere) 而命名的。

安培家境富裕,他父亲因深受鲁索教育理论的影响,特别为他设立一个藏书丰富的私人图书馆,所以他从小就博览群书。这些书不但让他体会到生命崇高的一面,更激发起他对自然科学、数学和哲学的兴趣。安培是个数学天才,年纪小小已学会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几何学;12 岁就开始学习微积分;18 岁时已能重复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中的某些计算。1799年他在里昂担任数学教师,并开始有系统地研究数学,后来更写了概率论的论文。

安培智慧非凡,善于运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他的学术地位也因而不断提高。他被聘为多个学院的物理和数学分析教授,更被邀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36年安培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 61 岁。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简直达到了那种忘我的痴迷程度。 怀表变卵石

安培思考科学问题专心致志,据说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

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后,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拿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扔进了塞纳河。 马车车厢做“黑板”

还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安培先生不在家”

为了专心研究问题,怕别人来打扰他,安培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张?安培先生不在家?的字条。这样,来找他的人看到字条后就不会再敲门打扰他。有一天,他在家中思考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便走出家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他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转回身向家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还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着问题。当他返回自己的家门口时,抬头看见门上贴着?安培先生不在家?的那张字条,自言自语地说:?噢!安培先生不在家,那我回去吧!?说完,回头走了。

“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将他的研究综合在《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成为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麦克斯韦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

安培对电磁学的发展可说是功不可没。他不但创造了「电流」这个名词,又将正电流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1820 年他根据奥斯特的发现的「电流的磁力效应」,进行了很多有关电流和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得出几个重要的结果:(一)两个距离相近、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对另一电流产生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二)在弯曲导线上的电流可被看成由许多小段的电流组成,它的作用就等于这些小段电流的矢量和;(三)当载流导线的长度和作用距离同时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作用力将保持不变。经过一番定量的分析之后,他终于在 1822 年发现了安培定律,并在 1826 年推出两电流之间的作用力的公式。安培在电磁学上杰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对他万分敬佩。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的、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电动力学的先创者,他是当之无愧的。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作为—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战火下的童年激发了她求知的欲望,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就懂得了?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

居里夫人于l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失业后承包了学生食堂,年幼的居里夫人也要协助做饭,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不明白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不准看波兰书,还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父亲和哥哥告诉她:?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唤起她追求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热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但是渴求知识的愿望从未改变,但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所以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姐姐幻想到巴黎学医,他们—点—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最后姐姐先到巴黎去,她留在波兰挣钱供姐姐上学。

玛丽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到工厂女工中传播波兰文化,而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

探们发现,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正像她给自己—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用尽了力量来应付这—切,再接再厉……我有—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

五年后,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破旧衣服,住着简陋小屋,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大学的图书馆紧紧地吸引着玛丽,—次,她忘了吃饭晕倒在图书馆。玛丽象块贪婪的海绵,拼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忘记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每晚离开图书馆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直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件—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名。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