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生如何学好中医?

中医学生如何学好中医?

作为走出校园的中医从业者,当年读书时,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并且走了不少弯路。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能对各位同道有所帮助。首先第一点,学习之前不妨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医的发展史,对自己所需的东西有大致了解,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自己所学才能获得前行的动力。医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很重要。现在院校使用的教科书阐述过于详细反倒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在这我有几本书推荐,《医学三字经》、《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内经知要》。这几本书都是中医启蒙读物,用歌诀的形式写成,便于记忆。这些东西都要背诵烂熟于心。对临床帮助很大。中医文献浩如烟海,历代医家都有著作,但是都无法超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因为成书年代久远,加之古汉语用词简练和我们现代汉语差异较大,这里我推荐可以参照视频讲解来帮助理解,王洪图老师主讲的《黄帝内经》视频,郝万山老师主讲的《伤寒论》视频,这些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书籍版本的选择上除了教材之外,我这里分享一下我用的版本《全注全译黄帝内经》逐字逐句都有讲解。伤寒论有《陈亦人伤寒论讲稿》、《刘渡舟伤寒论讲稿》、《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以后有精力的情况下最好阅

读繁体影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过几版。《内经》理论深奥,建议反复阅读,《伤寒论》贴近临床,建议背诵。有人说古方不治今病,其实不是方剂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这是个技巧。首先你需要对药性足够熟悉。熟悉药性之后要谨记一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要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 学习经典时要师仲景之法而不拘仲景之方。仲景所处的环境和我们今天大不相同,人的体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著作中的处方都是应用举例,重要的是学会方剂背后所体现的病机。简单说就是哪种证才适合用哪种方。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我们接下来最需要的就是访名师,跟师学习,看看别人是如何运用的。多跟所在地的名家上门诊抄方学习,单纯抄方没有多大意义,就好比学习武术,招式学会了还要学会运用,处方背后的思考用方思路很重要。除此还可以“访古代名师”,也就是看名家医案。医案学习切忌走马观花。要当做自己在临证,看完病史症候之后先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换作是我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会用什么方药,然后和名家处方比较,看看下面的分析,从中寻找思路弥补自己用药上的缺陷。坚持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特色很重要,但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不能夜郎自大,现代医学也要学习了解,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有些不适合内科治疗的病症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熟读王叔和,也要临证多。我是平阳府中医。希望各位同道多多交流,有不足之

处还请批评指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