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学课题: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一句话形象概括了信息社会的现状:“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灰尘和苍蝇也进来了”。一方面,网络和通信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各类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令人无所适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2.3节内容,是继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策略与技巧之后,其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去伪存真、合理取舍的能力,而这项能力的具备对当今中学生非常必要。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老师可采取主题活动、现身说法等形式,加强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学生可结合网络搜索、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身鉴别评价信息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鉴别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鉴别评价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鉴别评价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信息鉴别意识 ②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形成健康发布信息的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甄别信息、判断信息价值的基本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鉴别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 1 -

六、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具体内容 1. 复习:信息的特征 因为信息有传递性和共享性特征,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和开放,导致信息的泛滥;又由于信息的可处理特征,使得信息极易被篡改,导致身边的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学生意识到:虚假信息随处可见! 鉴别评价不容忽视! 而由真伪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三个特征容易想到或推出信息鉴别的三个方面,为理解本节内容奠定基础: 真伪性 —>信息源不都真实可靠—> 来源角度 价值相对性—>信息对不同的人价值不同—>价值取向角度 时效性—>信息可能过时—>时效性角度 2. 导入:上节课,我们搜索了大量信息,它们都是正确的可用信息吗?下面我们来学习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复习旧知 情 【问题情境】展示材料: 信息的特李明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无意进入了一个国外网站。该网征与本节上网就可以免费。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很强。 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的大奖。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看了这个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交流经

意图 境导入 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知识关联【交流】交流虚假信息的案例,初步分析鉴别评价方法。 根据生活- 2 -

验 初探方法 【教师活动】注意捕捉交流中的合适案例,将学生往正体验先初确的鉴别角度引导。 步探索方经交流,来源角度容易想到但具体分析较难;时效性好法,避免理解但易被忽视;价值取向较难想到也较难理解。所以后面用教材固的学习中,来源重在分析引导,时效性重在提醒强调,价值化学生思取向则重在加强理解。 读一则手机短信:“爸爸:速把钱打到我朋友这个农行卡上急用:6228 8110 04242 2461 316 ”。 一条中奖短信:“台湾飞龙电器公司举行全国手机号码“幸运星”活动,恭喜你已中现金3.6万元,收到信息请速与13305978317联系。” 类似的QQ中奖信息,不明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展示)。针对此类信息,可从刚分析的哪个角度鉴别呢?(引出来源角度) 回顾:信息的来源有哪几种?哪种来源最可靠?—从 信 息 事物本身。而从他人和媒体处获取的信息则要仔细甄别。 【合作探讨】以手机短信为例探讨:从信息来源的 角度鉴别可考虑哪些方法?提示角度: (1)中奖信息从哪里来的?该信息源可靠吗? (2) 确有这个公司吗? (3) 手机号码有无疑点? (4) 你身边的人有收过类似信息吗?他们怎么处理的? [学生活动]查询探讨。 [教师活动]参与探讨。提示学生用刚学的搜索技巧对公司和手机号码归属地(在线数据库)进行查询。最后转播查询结果(展示),可看出根本没有短信所提台湾飞龙电器公司;手机号码虽为真的,但是福建泉州的,与公司地址不符;引导学生总结: (1) 信息发出方不可靠;非权威部门。 (2) 信息要素不齐全;根本无此公司。 (3) 推理分析,疑点多多:如公司电话按常规应用固话。 具体案例的分析有一定难度,通过合作探讨,辅以网络查询、观摩学习,加上老师逐步引导得出结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前后内容整合 维 案例分析逐个击破 来 源 进 行 判 断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