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教案》

《乘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的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卡片出示:

7-2= 10-7= 6-3= 5+2= 4+1= 5-3= 3-3= 3+2= 7-3= 5+1= 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 探索连加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绿色出行不仅可以节省开支、改善交通还可以减少污染。

师:乘坐公共汽车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乘车) 师:看,6号线公共汽车驶到三家店站了,从这幅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有什么变化?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吗?

(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一共有7人。用一个算式2+3+2=7)

师: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 探索连减

师:汽车继续行驶,认真观察汽车行驶到七里庄站车上人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小组?个人?)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 生:8-1-4=3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 探索加减混合

师:汽车继续行驶,仔细观察汽车到九棵树站车上人数是怎样变化的?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搜集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谁能和同伴试着表演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其他人认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9-5+1= 5 (2)9+1-5=5

小结: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