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简介

,是宁波八大文化工程之一,是为宁波市民和大学园区内各校师生提供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人气为中心,坚持教育职能、信息职能、文化休闲职能三者并举。以人为本,走文化之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走数字化之路。立足园区,辐射全市,突出宁波特点,把我馆建设成园区及宁波市的知识学习中心。”的办馆理念。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位于宁波大学园区(南区),是迄今宁波市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也是浙江省持证读者数最多的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总投资近1.2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9278平方米。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集三馆于一身:是宁波大学园区中各大中专院校共用的大学图书馆,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和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它是宁波市教育局投资建设的图书馆,是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坚持以\读者第一,藏为所用\为原则,注重学术性和专业性,走大众化之路,大量收集了与宁波市产业和园区内各高校专业相符合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图书近14万册;现有期刊近3000种,过刊装订8000余册;报纸130种。到目前为止,图书馆藏书已经达到12万种,14万余册,图书收藏实行零复本,在有限的图书经费下,大大增加了图书的品种,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各类图书的需求。图书馆图书按照种类藏书地的不同分为:西文图书、中文科技类图书、中文社科类图书、中文文艺类图书、少儿图书、宁波地方文献、盲文图书、华宝斋古籍和旧书(鄞州区图书馆藏书)。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收藏的华宝斋古籍线装图书2600册,价值30万元,图书装帧精美,古色古香,文化品位极高。而盲文图书不仅在宁波是唯一的,在整个浙江省也属于首创。 [编辑本段]历史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外景,此为正门入口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进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设计工作 2002年初,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破土动工。

2002年4月,宁波市教育局在全国范围公开招聘馆长,颜务林担任首任馆长。 2003年9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竣工。 2003年12月28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试开馆。

2004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程获得2004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04年6月1日,鄞州区图书馆已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 2005年8月7日,当日访问量达10053人次,次日访问量亦破万人,许多人席地而坐也不肯离去。 区位功能

舒适的环境和免费的服务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由于设置了少儿阅览区和少儿活动中心,有的周边居民在上班之前将子女送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下班后再接回家。这种现象在寒假和暑假尤其明显。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际上还附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以效实中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全高一年级4.28%的学生的社会实践地点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作为宁波八大文化工程之一,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也是宁波市对外展示宁波形象的窗口,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担了宁波市多数的外交流工作,接待过的来宾有:李岚清;李瑞环;李铁映;巴音朝鲁;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 中国首批文明城市评估团;中国国民党高雄党部参访团;陈文韶;翁礼华;孙孚凌。 传统图书馆职能

一楼盲文文献借阅区:约130平方米,宁波唯一的盲文文献借阅区。 华宝斋古籍文献阅览区:约130平方米,收集线装仿古书籍2600册。

展览厅:约900平方米,可作为公益性的展览活动、非商业性展出和商业性展览的场所,提供乒乓球、台球。 报告厅:座位280个,可供学术报告、会议、培训、小型演出使用,每周向读者放映影片 多媒体视听室:约130平方米,内设24组电视机和DVD机,提供中外影片和电视节目

健身房:约100平方米,提供健身器材,开设瑜伽、健身操、踏板操、形体芭蕾等课程 小型音乐厅:约250平方米,可容纳六七十人。 二楼中文报刊借阅区 中文文艺类图书借阅区 三楼中文社科类图书借阅区 四楼中文科技类图书借阅区

五楼外文文献借阅区 文化沙龙

作为宁波大学园区内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这座状如放大了许多倍的电脑中央处理器的银灰色建筑非常抢眼。远远望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方方正正的,整体线条简约明快,配以银灰色的主体色调,在建筑的总体风格上给人以后现代主义的韵味,同时又充满了庄严与厚重感,隐约还带有少许的神秘气息。带着这种复杂的、甚至有点穿越时空味道的第一感觉拾级而上,我们步入了这座现代的文化殿堂——新“天一阁”,采访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长颜务林。 一、三馆合一避免重复建设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一座五层智能化大楼,它占地57700平方米(86.5亩),建筑面积28287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设计藏书量120万册,有2000多个阅览座位,计算机网络信息点1200多个。除常规借阅区域外,馆内还设有少年儿童借阅区以及盲文图书借阅区,藏书丰富,种类齐全。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和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可谓三馆合一。并且,这座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还将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有机地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宁波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文化标杆。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按照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大学园区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大学园区师生总人数和宁波城市规划人口、文化设施分布等因素,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建设模式、服务性质,以设计现代化、功能多样化、服务全面化和管理科学化为原则建馆,真正体现教育资源共享性。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宁波市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得质朴、美得真实、美得触手可及,而并非海市蜃楼、镜花水月般华而不实。

“三馆合一、集高校馆与公共馆两种属性于一身,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解决了园区内的图书馆重复建设问题。”颜馆长着重强调道。联想当前全国正在涌现的新一轮图书馆改扩建和重建大潮,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土地、建设周期,建设出最为先进、实用而且理念超前、使用周期更长的现代化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不啻是图书馆建设实践中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二、积极推动资源共享的实质性开展

三馆合一、集高校馆与公共馆两种属性于一身,只是解决了图书馆建筑重复投资的问题,而图书馆的正常运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如果能够在园区内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的。

针对多年来资源共享工作方面存在的“口惠而实不至”的状况,颜务林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一般情况下,各个图书馆的资金来源都是有其主管机构划拨的,高校图书馆是由其所在院校划拨的,公共图书馆由其所在地区的政府划拨的。资金划拨到各个图书馆之后,其使用权以及所采购的资源的使用权是归属各个图书馆的主管机构的,图书馆自己没有权力处置。在这种情况下,从图书馆层面出发提出“共建共享”的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实行起来困难很大,自然也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如果能够从资金的源头实行共建共享,在政府机构划拨资金之前就通盘考虑其所辖行政区划内各种类型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则无疑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并且可以达到政府、图书馆的多赢局面。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政府而言,希望每年给予辖区内各个系统的财政拨款越少越好;而对每个图书馆而言,则希望每年争取到的拨款越多越好。二者之间就出现了矛盾,矛盾的结果就是政府财政的持久紧张、图书馆经费的持久短缺。而从政府层面考虑其辖区内的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规划好整个地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布局以及使用范围,可以有效地缓减上述矛盾。

而宁波市的高校格局基本上以市属院校为主,有少量的民办院校,因而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主体和主管机构单一,根上都归宁波市政府管辖,具有实施上述想法的现实基础。在宁波市各级有关领导的关心与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宁波市的图书馆系统共同创造了共建共享方面独特的宁波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价值和参考价值:

首先,建设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并使之三馆合一、集高校馆与公共馆两种属性于一身,从图书馆建筑层面上减少重复建设,优化投资效益,如前阐述。

其次,将由市政府出资建设的宁波数字图书馆是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中心,市图书馆、市科技园区图书馆、在甬高校图书馆共同参与,为宁波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数字资源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公开向全大市的信息服务机构招标,规定权利和义务,并由申报单位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引进时大范围的使用权是谈判的必要条件,引进后的资源面向全市的读者开放。既节约了各馆分别采购资源的重复投资,又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投资。

第三,对于纸本资源,大学园区图书馆负责通用的、一般性的资源建设,而且只有一个复本;而各个高校图书馆则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发展情况负责专业资源的建设。从而避免纸本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要。 第四,开放时间上,大学园区图书馆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放,而其他的高校图书馆则正常工作日开放。这样就大大节约了图书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重复投入。 三、推进效益型图书馆的建设

如果说资源建设的实质性共享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那么日常服务的运营效果才更能衡量出一个图书馆的效益如何。谈到服务,颜馆长介绍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首先很好地解决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而图书馆自身一定要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对图书馆而言,服务才是目的,管理只是手段。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放松“管理”(指对读者实行种种限制的所谓管理)、强化服务的过程,而强化服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开放服务。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读者范围是:“为园区内师生服务是我们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向市民开放服务。”

首先,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指一个图书馆内只设一个总服务台,负责整个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借还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读者,节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其次,是真正实践现代图书馆对于免费服务的基本要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实行免费办证,并免除注册费、Internet上网费、停车费,文献资源使用费(包括数据库),与集体单位签免收押金协议等。市民(包括外来民工、农民等)只需凭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就可办理借书证。并且,实行免证阅览,即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出图书馆阅览文献资料,而不需验证身份。颜馆长认为,一个不能提供免费服务的图书馆,即使设备再先进,数字化程度再高,也算不上是现代图书馆。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将提供文献外借的书库、提供文献内阅的阅览室、提供参考服务的参考阅览室三者合并起来,按照分类法单一体系组织文献并提供服务。通过这种藏阅合一的做法,藏书不再有外借和内阅之分(特藏文献例外),实现了“借、阅、参”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它不同于简单将书库开放阅览的做法,一种书不管有多少个复本只存于一处,从而不会出现一种书的不同复本分散在不同书库、阅览室的情况。于是,读者可以更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而典藏、藏书管理等工作也得以大大简化。可见,这种“借、阅、参”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和读者带来了双赢的效果。 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内,我们没有看到独立设置的电子阅览室,电脑分置于各个阅览区。这一举措正是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相融合的一项重要的具体实践。现代图书馆是一种混合图书馆,即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融为一体。从形式上看,这种融合应该是和谐的,而不应是简单地在传统图书馆里加个电子阅览室即可。从方便读者使用来考虑,将电脑和网络引入各个阅览区肯定比单独设立电子阅览室更为优越和便捷。在同一区域内,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网络资源就可以让读者真正地“一览无余”,也才可以真正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四、探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创新模式,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总结出这样几个方面,来确保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不断地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充足的经费保障。在中国现阶段,离开政府是难办成大事的,公共文化设施更是如此。二是正确定位,包括大学园区图书馆的性质、职能、与园区内各校图书馆的关系、与属地城市图书馆的关系等,都要正确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找准方向,把事情办好。为此,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办馆理念。理念是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灵魂。三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有较高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运行成本降到最低。这是争取政府支持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四是一套好的服务模式。它应该是非常人性化的,是读者最乐意接受的。五是要高度重视图书馆的人气,它是图书馆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持证读者数、到馆人次、网站访问量、读者满意率等指标应有较高值,并不断升高。

毫无疑义,以上五方面思路清晰、概括全面的办馆方针,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一定会是最行之有效的可靠保障。并且,颜馆长和他的30余位同事正在切切实实地实践着。如今,区域合作方面,在宁波大学园区内,拥有独立建制的大学园区图书馆与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是兄弟馆的关系,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