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为什么首先要学习诗经

小学语文为什么首先要学习诗经

本文是一位小学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建议,期望通过对经典的《诗经》作为生动的文学教育的启蒙,在艺术、语言、历史和人性等方面向正在吸取营养的成长中的孩子,特别是中国孩子,展示中国基于传统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将这样的语言艺术植于孩子的心灵中,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小学生入学之初,之所以首先要诵读《诗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诗歌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除了富含韵律和乐感等音乐特征之外,在语言上,它如同相声一样,是一种经过高度加工提炼的语言。但和堪称为艺术的相声不同(相声更多的只是精粹的口语),诗歌是精粹的书面语言,从这个角度而言,诗歌是最为精粹的语言。因此,无论是从语言的角度,还是音乐的角度而言,诗歌都是一种艺术。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艺术潜能如果不从小开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艺术潜能就会递减的。所以,同音乐、美术一样,诗歌就要从小学起。

我个人认为,同为艺术,诗歌(包括人文经典在内)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音乐、美术。因为人文意味着能予人一种正确的认识。人总是先有正确的认识,才不致于出现行动上的盲目(?美质易得,至道难闻?、?朝闻道,夕死可矣?、?行易知难?,以及?花易凋零草易生?、

?繁英不见草纵横?,无不在说明:正确的认识,获之不易)。 (一)之所以先学《诗经》,而不是从其他诗歌学起,是因为《诗经》是诗歌的源头,其中的字词都是后世著作中字词的源头。后世的诗人做诗,也都是从学习《诗经》开始的。而且,《诗经》中字词的含义,多数都是最原始的意义,也就是说,作为象形字、会意字造字之初的意义。后世著作中字词的引申义,往往都是由这一最原始的意义演变而来。学生就这些字义弄通之后,对于后世历代的诗歌包括唐诗,便可无师自通。

比如,?相?字,象形字的解释是,人坐在树上(?木?表示树)看鸟,?目?表示人的眼睛,组合在一起,?相?字,就表示?仔细看?,因为人坐在树上看鸟,看到比较仔细。而在《诗经》中,的确就有这样的诗句:?相其鸟矣?,即,仔细地看那只鸟。因此,它首要的意义表示?仔细地看?。

再比如,后来的唐诗以及不少诗歌中,都常出现?萋萋?表示草茂盛的样子,如唐诗?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满别情?。其实,《诗经》中就反复出现过?萋萋?这个词,如《葛覃》中就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因此,学生如果最初读过《诗经》,在后世的诗歌学习中,根本用不着过多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对于后世的诗歌学习,根本不需要再占用那么的课堂时间,学生读上几遍,老师稍加讲解就足够了。

(二)正是由于《诗经》中的字词,都是后世著作中字词的源头,而

且其中字词的含义,多数都是最原始的意义,可以把《诗经》作为识字教材。即,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识字,是与诵读传统文化经典(首先应当是《诗经》)同步(而不是孤零零地、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教学生识记),学生需要在反复诵读文化经典中,一边识别字形,一边揣摩意义。读上一段时间,待字形记得差不多时,再开始练习写字。老师可就个别字词的字形、字义,有重点地进行讲解。

(三)之所以从《诗经》学起,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诗经》中描写了很多儿童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这使得有着很多共同特点的小学生读起来,不会那么陌生。

我一直认为,与具有社会性意识的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多的是动物的?同类?(近些年来从西方引进的图画书,以及各种神话、故事书往往都是以动物为主角,应该是基于儿童的这个特点),他们并不具备成年人所特有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种种社会性意识。相应地,儿童对自然界中花鸟虫鱼的兴趣,往往要高于成年人。而《诗经》中很多诗歌,开头几句都是先描写花鸟虫鱼,像蝈蝈、蝉(在《诗经》里叫?蜩?,在随后的诸子著作中也出现过?蜩?)等,这也就是高中阶段以后所讲的?赋比兴?中的?赋?。

(四)诗歌,也即文艺的作用,有利于陶冶人的心灵,有利于使人拥有一个和谐的性格。

朱光潜先生曾经提到,西方近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支配一个人的往往是情感,而不是意志。所以,他强调说,与其锻炼意志,倒不如陶冶心灵。人有一个和谐的心灵,自然不会变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