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指导书 - 图文

2 . 土壤植被

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植被理论:植物群落的概念、主要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功能、动态和群落的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群落野外调查的方法;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植被演替过程、序列和演替的动力;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自然地理的综合实习,深入认识不同地区植被分布的几大关系: (1) 气候条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2) 地形、地貌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3) 土壤条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4) 人类活动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2.1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农业植被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北安县以南是以玉米为主(黑土),北安县以北以大豆为主(黑钙土、灰钙土为主)。自然植被有森林、草地、沼泽等。

2.1.1森林植被

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据统计包括森林、防护林、疏林、灌木林共有3500多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6%。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其中天然林3100多公顷,占90%,人工林占10%,森林总蓄积量为2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的3倍(年份)。

构成东北森林的各类树种在300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50多种。针叶树较重要的有樟子松、红松、云杉、臭松、落叶松等,阔叶树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柞树、黑桦、白桦、枫桦、榆椴、山杨、柳树、白杨等,其中珍贵的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大兴安岭北部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外,其

防护林 余均为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区气候温和,自然条件好,故植物

种类较为丰富,地带性植被为红松阔叶林混交林。长白山植被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近几十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量采伐和火烧等人为作用,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形成大面积的由蒙古栎、白桦、落叶松等为优势种的次生类型。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横亘东北边境,是条绿色的天然屏障。平原地区建国后营造了以防护林为主的人工林,但树种比较单一,以杨树为主,森林覆盖率一般在5%左右。

2.1.2农作物

东北是我国粮食、大豆、甜菜等作物的生产基地。其中玉米、大豆、甜菜的产量分别占

27

全国的32%、45%和54%。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约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65%左右,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5%左右,其中大豆占15%左右;其他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棉花、花生、烤烟等。粮食商品率高,经济作物比重大,是本区农业的重要特点。

2.1.3湿地

湿地的定义是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多种类型,往往人们都不怎么了解。而且湿地有巨大的功能,往往被人忽视,使湿地遭到破坏。

东北湿地的形成: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我国东北地区典 东北湿地 型的温带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促

凉爽,气候冷湿。冬季长期积雪在春天融化,浸润土壤。由于气候严寒,东北地区广泛分布有深厚的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这就阻碍了土壤水分下渗,使表层土壤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夏季降水集中,经常暴雨如注,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80%,这样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沼泽化现象十分容易发生。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特征和优越的地形条件,使这里成为我国淡水沼泽最为广大的地区。

本区沼泽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影响沼泽形成的水热条件,而水热条件既受纬度地带性因素制约,又受地质地貌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其分布特点是: 1) 沼泽面积由北向南递减。黑龙江省的沼泽面积最大,占全区沼泽总面积的80%,吉林省则不足20%。

2) 山区多泥炭沼泽,平原多潜育沼泽。山地降水多,气温低,水源补给稳定,土壤过湿,长期处于嫌气状态,植物残体不易分解,有利于泥炭积累。泥炭层有由北向南增厚趋势。而平原区的沼泽,则是在地势低平、地表径流不畅,水分聚集而形成的。平原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水源不稳定,在少雨年份沼泽干涸,出现好气环境,植物残体分解加强,泥炭不易积累。只是在局部洼地有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地段,才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

3)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类型多。根据沼泽发育状况和沼泽植物的差异,可分为木本泥炭沼泽、草本泥炭沼泽、藓类泥炭沼泽、潜育沼泽等类型。长白山沼泽主要分布在谷地底部或阶地上,缺少坡地和分水岭沼泽。沼泽体的规模较小,草本沼泽多于森林沼泽。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率达20%,其东部高达30%。本区沼泽发生发展过程以草甸沼泽化为主。在沼泽化过程中,由于水分不稳定,少雨年份沼泽干涸,有机体进行好气分解,所以大多没有泥炭积累,仅有20cm左右的腐殖质层,多为潜育沼泽。潜育沼泽占本区沼泽面积80%。松嫩平原沿嫩江和松花江干支流的河滩地,都有沼泽分布。本区以芦苇沼泽为主,主要分布在乌裕尔河、洮儿河和霍林河下游漫滩地。嫩江下游的闭流区内,除无层河地表水影响较大外,地下水出露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该区土壤质地轻,地表水易于下渗,而在土层下部常有不透水层,因此在风蚀洼地上,由于地下水出露地表而形成大片沼泽。

三江平原小叶樟禾草草甸和苔草沼泽地:本区虽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但由于降水集中于夏秋,排水不畅,洼地多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故沼泽、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植被共同组成低平原的自然景观。

28

2.1.4草原

沿讷河——齐齐哈尔——嫩江——洮南——向海水库——通榆——长岭——白城一线,自东向西,从半湿润到半干旱地区,我们沿途领略了由草甸草原向荒漠草原过度的景象。 草甸草原又称为杂草类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和内蒙古的东北部,位于草原向森林

过度的地区。草甸草原种类组成丰富,覆盖度大,生产量较高。主要建群种有贝加尔针茅,吉尔吉斯针茅,白羊草,羊草。

松嫩和辽河平原草甸草原区:本区大部分属于湿润气候,适于多种作物生长,为主要的农业区。除北部和西部尚有一些天然植被外,大部分地区均已开垦为农田。西部双辽以北,主要以羊草草原为主;地形较平坦而低洼的部位形成盐滩;东部山地和中部平原的过度地带,形成一条 羊草草原

森林草甸草原植被。

2.2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冷、湿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所以土壤是以黑土、黑钙土、暗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

2.2.1 冻土

冻土是东北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它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季节性冻土在东北普遍存在,冻结层冻结和融解时间,随各地气温而异。从南向北冻结厚度逐渐加大,冻结时间逐渐加长。

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属于亚欧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南缘地带。其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面积逐渐缩小,厚度相应变薄。

冻土的存在,反过来又对东北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冻土的存在,增加了气候寒冷程度,冻层影响地表水下渗,使土壤表层处于经常过湿状态,引起森林沼泽化。树木的根系不能自由地向纵深处生长,易被大风吹倒或形成“醉林”。幼苗根系不易下扎使森林更新困难。多年冻土区是冰缘地貌产生的主要场所。冻土抑制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流迂回曲折,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并形成不对称河谷。冻层的部分融解,春季融雪水迅速汇入河床,形成明显春汛。冻层的存在,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再加上降水较多,土壤中有“上层滞水”,因而东北土壤具有不同程度的水成性特征,草甸土与沼泽土广泛分布。此外,由于冻层的存在,阻止了水分下渗,减弱了土壤淋溶过程,促使矿质元素在土壤内部的循环而免于过多的淋失。这种特殊水成状况,加上茂密的草本植被,也为东北平原创造了完全不同于黑土草原的自然环境,而形成草甸草原景观。总之,冻土的存在,使东北区的自然条件更加复杂,并且有独自的景观特征。

29

2.3实习内容

2.3.1五大连池

池边台地上的苔藓

气候条件: 虽然五大连池地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带,这里一年有6个月算是冰雪期,但夏季多雨,日照长,而且有肥沃的火山土壤,给树木生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植被分布: 熔岩台地的外侧,以及火山锥的中下部,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火山森林,在朝阳的山坡和山脊上,有常绿樟子松;在平缓的山坡或阳坡地带,生长着阔叶树白栎、杨等。

描述: (三池池边)池边熔岩台地上的植被主要为苔藓、 池边台地上的地衣 地衣、宝石花、药鸡豆——接骨木、杏草、水绵、菱角、藜等,浅水中还有浅水植物群落(禾本科植物)。

火山杨:生长在分化很少的火山熔岩台地和火山口附近,火山杨的叶片具有较厚的蜡质保护,保水能力好,抗旱性强。

分析:水生植物的南北地域性差异不如陆生植物明显,

池边台地上的接骨木

多数都是广布种,从南到北都能见到, 我们所在地基

本上没什么土壤层,生存环境恶劣,所以生长的多数都是些地衣,苔藓等。 三池附近熔岩台地上火山杨的生长较差(见左图)。而老黑山山坡有肥沃的火山灰,人工落

池边熔岩台地上的火山杨 叶松和白杨林长势就很好(见下图)。

老黑山下熔岩台地上的白杨树

老黑山上的人工落叶松林

2.3.2小兴安岭

气候条件:小兴安岭年均温-1~2.6摄氏度,大于 10摄氏度积温为 1900~2500摄氏度,年降水量 460~610mm,无霜期长为 95~130 天。

土壤植被:小兴安岭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内的北部地区,即“小兴安岭、完达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区”。原生地带性植被为红松为主的温带阔叶红松林,林下

30

土壤为暗棕壤,厚度超过 50cm,肥力高。

描述:由黑河往齐齐哈尔途中,穿越小兴安岭(西岗子127°20E,49°54N’→嫩江126°17’E,49°29’N)所见如下。

植被以蒙古栎、樟子树、落叶松、白桦树为主,次生林是一些草地,处于早期演替阶段。预计在接下来的演替过程中,蒙古栎等阔叶树在森林中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是植被被破坏的痕迹仍然十分明显。

分析:早期人为砍伐大小兴安岭的树木,人们就以林业木材为主业,无农田,放牧也非常少,但有人工用栎树培育的黑木耳。他们用栎树,反复的砍伐,使已经处在被破坏状态的森林不宜恢复。如果换种松树,由于松树长得快,反复种会破坏肥力和土壤结构,更难恢复到原生状态。如此反复,使得此处的森林破坏的较为厉害。

在岭中的一个山坡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枯黄的人工樟子松(但仍然直挺不倒)。

小兴安岭上枯黄的人工樟子松

分析:从面积和外观以及周围的情况来看,并不象是人为蓄意破坏的,可能是和气候的变化(干旱)有关,当然更多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东北小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根据环境对每个生物和生物群体都有影响这一普适的生态学原理,气候变化必将对小兴安岭森林造成影响。

这一带是属于温带北部,优势种是蒙古栎、白桦(白桦和杨树从外貌特征上非常相似,但是白桦的叶集中分布于短枝,白皮分布不规则,而杨树的叶是分布于长枝,白皮是一块块非常明显。)都分布在岗地等上面。次生林主小兴安岭的蒙古栎、白桦次生林 要是落叶阔叶林,朝着以蒙古栎为主的方向演替,现正处于演替中期。

小兴安岭地区(黑河附近):

描述:山间分布有沼泽湿地,此处的沼泽是苔草沼泽,而苔草沼泽的周围有一小片森林沼泽,主要是落叶松。 分析:优势种是苔草,属于禾本科植物,是无性繁

小兴安岭的林间苔草沼泽 殖,生长在缺氧环境,具有

一定的冷湿效应,营养生长

进入进行生殖生长,若气候正适应,再进入营养生长,储备

沼泽中的优势种塔头苔草 能量繁殖后代。由于生长条件的限制,其优势种呈现较为单一

的状态。

2.3.3长白山

长白山是一座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的十分完整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博物馆,动植物种类繁多,恰似欧亚大陆北半部动植物资源的一个缩影。尤其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

3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