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复习题

审计学复习题

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单位内部审计的形式包括( )。 A.专题性审计B.定期性审计 C.日常性审计D.周期性审计

2.经济效益审计具有( )的特征。 A.建设性B.综合性 C.积极性D.联合性

3.审计工作底稿按其性质和作用一般分为( )。 A.综合类B.业务类 C.备查类D.辅助类

4.盘点的方式包括( )。 A.突击盘点B.通知盘点 C.实物盘点D.抽查盘点

5.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包括( )。 A.存在或发生B.完整性 C.权利和义务D.估计或分摊

6. 是对企事业单位经营业务与管理活动有关方面的审计。 A.管理审计 B.经营审计 C.绩效审计 D.企业审计

7.促使客户管理当局从事舞弊财务报告的原因主要有 。 A.加剧的竞争态势 B.赢余增长的压力

C.对违反债务契约限制性条款的掩盖 D.处于日益衰弱的产业

8.审计要保持其独立性,必须做到 。

A.取证独立B.组织独立C.判断独立D.经济独立 9.有权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人是 。 A.项目负责人 B.初级审计人员 C.部门负责人 D.审计机构负责人

10.样本量大小与 成正向关系。 A.可信赖程度 B.可容忍误差 C.预期总体误差 D.抽样风险

11.影响应收账款函证数量大小和范围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 。 A.以前年度的函证结果

B.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 C.函证的方式

D.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 12.审计报告具有 作用。

A.监督 B.鉴护 C.保护 D.证明 答案: 1.ABCD 2.ABCD 3.ABC 4.AB 5.ABCD 6.ABC 7.ABCD 8.ABCD 9.ABCD 10.AC 11.ABCD 12.BCD

简答题

1.简述内部审计的特征。

2.简述审计流程规范化对于开展审计工作的意义。 3.什么是审计方法?选择审计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4.什么是审计准则,有什么作用? 5.简述祥查法和抽查法的优缺点。

6.内部审计应正确处理好哪几方面关系? 7.简述审计的基本过程。 8.简述审计产生的动因。

9.财经法纪审计与财务审计有何区别? 10.简述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

11.销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答:

内部审计的特征主要有:①审计对象的确定性。②审计范围的广泛性。③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④审计目的的内向服务性。⑤审计时间的经常性和及时性。⑥审计结论的非强制性。 2.答:

审计流程规范化对于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①有利于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防止工作中的忙乱。②有利于发现和抓住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减少审计人员失误的可能性。③避免工作中的疏漏,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④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审计工作。⑤有利于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避免审计过程中的纠纷和法律诉讼。 3.答: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 选用审计方法应遵循的原则包括:①应与审计特定目的相适应。②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③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④应与审计方式或审计工作的地点相适应。 4.答: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审计准则的作用主要包括:①审计准则的实施为审计工作质量及审计结果的可信程度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②审计准则的实施为衡量和评价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③审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④审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审计经验的交流,从而也有利于推动审计教育和审计研

究的发展。 5.答:

详查法的优点是容易查出问题,审计风险较小审计结果比较正确。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审计成本较高。抽样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审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缺点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果样本选择不当,就会使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结论,审计风险较大。 6.答:

内部审计应正确处理:①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②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③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④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7.答:

1)审计计划阶段 (audit planning):(1) 预备性调查 (preliminaries)(2) 进一步考虑客户的可接受性 (client acceptance)(3)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engagement letter) (4) 审计风险分析 (audit risk analysis) (5) 制订外勤审计工作计划 (audit field work planning)。 2)审计实施阶段(audit field work):(1)中期审计阶段(2)后期审计阶段。 8.答:

1)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为满足社会的特点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需求直接发端于财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就是财产经营权由委托者转移至受托者所引致的委托受托双方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委托人为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对受托人提供的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实行监督以便确认或解除受托责任。但是,由于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使得财产委托人由于能力、检查技术、法律、地域或经济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无法亲自审核查实受托人的活动,这就需要有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平价,这就是审计。因此,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动因。 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客观基础)。 2)审计鉴证职能的解释 (1)信息论 信息论将审计视为一种降低信息风险的活动,它是建立在解释对审计的需求的信息假设基础之上的。

(2)监督论 监督论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它包含着三个要素:委托受托关系、委托经济责任和潜在利益冲突。

(3)保险论 保险论认为:一旦企业发生经营失败,审计师就很可能被起诉,这样就给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保护措施。 (4)冲突论 冲突论认为:财务报表的提供者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而是存在现实的潜在地利益冲突,审计就是协调这种冲突的活动。

9.财经法纪审计与财务审计有何区别? 答:

①两者对象不同。财务审计的对象是某一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某一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②两者的目的不同。财务审计的目的是评价某一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起监督、鉴证和评价作用。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是查实违反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