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慕课学习笔记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视频课程字幕笔记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以字幕为准,配图显示不出,问题不大,都是从要点里面截取的。)

第一章

1.2 基本概念

学术一词来自于柏拉图在雅典西郊创立的,以阿卡德米()命名的学园,后人称为柏拉图学园,这是历史上第一所为了系统化的传授知识和追求纯粹学术而建立的学术研究场所。

人们的学术行为,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牛津大辞典对学术研究的解释是:研究工作是为发现某事实,通过熟思和钻研而进行的查寻与探索工作。我们认为,学术研究是人类,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客观规律和真理的高级心智活动。

学术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欧洲科学界一般将其理解为科学的伦理道德和科学的学术道德。路甬祥先生认为,学术道德源于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是科学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恪守的行为规范,是科学界继承、发展的文明传承,是科学精神与文明精神的结合。

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技术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规范都做出了界定,学术规范是指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规法,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保证学术共同体科学、高校、公正运行的条件,它从学术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产生,成为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学术规范是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于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应自觉遵守。

学术规范的类型分为法律规范、政策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规范的规范的总和,是学术规范最基本的原则,为学术规范提的建立与实施供了法制保障,是规范学术行为主体行为的刚性标准。

政策规范是指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政策规范代表国家意志或者执政党的主张,虽然没有上升为法律,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道德规范,是以一定的要求,调节和影响学术活动中人的思想行为的规范的总和。

技术规范,是指以技术要求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学术不端行为:伪造、篡改、抄袭

学术不端行为是学术行为主体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违反学术共同体一致认同的学术规范,损害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伪造、篡改、抄袭这三个是国际上比较广泛认定的。

学术不端行为分为六大类:抄袭或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伪造或算改实验数据、请人或替人撰写论文、署名不当、一稿两投或多投、杜撰参考文献。

解决学术不端的有效途径:树立牢固的科学精神与正确的人文意识;要掌握学术研究中的程序规范、方法规范、成果发表的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3学术研究基本流程

学术研究的流程一般是选题——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思路——实施研究方案——获取研究成果——呈现研究成果。不同学科研究流程还有自己的特点。

自然科学流程:

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特点为:确定性验证、概念同一性、实验的可重复性、可量化研究、注重直接性。

确定性验证: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通常要用实验或者试验的方法来证明所提出的假设和推出的结论。

概念同一性:对自然科学而言,概念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不变的。 实验的可重复性:是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均可重复。一个实验成功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的原则是科学事实成立的重要判断依据,是科学确定性、普遍性的的奠基石。

可量化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可以量化进行。 注重直接性:自然科学研究遵循较为严格的科研步骤或程序,研究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前一个结果或者结论,可能是后续现象的产生原因。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法、灵感思维法、假说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类比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实验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必要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事物本身和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伦福德)。

灵感思维法:人们在追踪某一既定目标或者久攻不克的情况下,忽然受到外界启示,在头脑中出现一种突如其来的飞跃和理解,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阿基米德)。

假说研究法:假说是作者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收到的感性材料,经过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对研究目的做出的初步的推断性的设想和理论解释,这种推断性的设想和理论解释,尚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以后的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它就由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反之,就需要进行修改,以提出新的假说,直到达到目标为止。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假说方法(重核裂变,费米超铀元素,哈恩诺奖,)。

观察研究法:目前,很多科学研究都是借助一些观察手段或者是仪器去开展的,由此产生的论文属于观察分析论文

类比研究法:又叫做类比推理法。从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一现象出发,推定其中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

具有的属性(多普勒效应)。

科研过程是由一些相对固定的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一般也称为科研步骤。所谓步骤是指科研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有成效的环节。研究领域不同,科研步骤也有所不同。

自然科学研究步骤:选题—观察实验/客观试验—思维加工/提出假说—实践检验/建立理论—理论体系

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的一般过程:工程技术规划—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技术设计—试制或施工

社会科学流程:

社会科学是指对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所有相关学科的总称。

社会科学研究特点:限制性实验、概念多样性、因果假设论、定性式研究。 限制性实验:社会科学只能运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数据,也就是观察数据,而观察数据势必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可以采取统计学方法来排除一些外来因素,但不可能排除所有因素。由于存在诸多干扰因素,扩大了观察数据的不准确性,导致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收到很大的限制。

概念多样性:对社会科学而言,对于同样一种现象,人们使用的概念不尽统一,而且因时I、因地、因人而不同

因果假设论:社会科学的因果关系对条件非常敏感,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任何社会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都是一种预设,此刻此地得到的验证并不能保证彼时彼地的结果也一定相同。因此研究者在面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因果事件时,只能研判其各种可能性,同时做好该类事件发生的预案设计,以避免其负面影响。

定性式研究:社会科学的评估并无统一或可相互换算的度量衡,其评估标注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因此社会科学的评估大多依靠主观判断若同时辅以统计学的测量,则可获得较为客观一致的评价结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思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解释研究法。

思辨研究法:通过言辞辩论对事物性质进行探讨的方法(产婆术、理想国、三段论)。具体方法有:史论文案法、引介评论法、理论思辨法和学科借鉴法。

实证研究法: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律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理解,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具体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自然观察法。(费孝通社会学)

著名学者费孝通教授,20世纪30年代以小城镇为调查点,研究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观察现代工商业对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影响,他主要用的实证研究法。

解释研究法:注重从整体背景中解释现象的特定含义,关注处在具体环境中的人如何从所属环境、特定背景、相关的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因素出发来理解特定的事件或现象。认为现实是人们各自不同理解的产物,因此,要理解人们的行为,就要结合人们的理解框架,用量化观察和描述来归纳相关活动或现象。具体方法有:推理预测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

社会科学研究步骤:提出研究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资料分析判断—提出研究论点—结论检验推出

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的、相同的或相似的属性这一现象出发,推定其中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具有的属性,这类研究方法称为类

比研究法。

1.4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

学术研究行为规范性层次:道德、规范、法律

约束学术研究的法律基础是:宪法、著作权法、刑法 著作权法 狭义: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系统编纂的用以调整因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即著作权法典。

广义: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有用以调整因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者的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自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动获得著作权,不需要通过有关行政部门的登记。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即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作者已完成的作品。

著作权的权利: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在作者死后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死亡后50年。

邻接权是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专利法:是指调整因确认、利用和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专利制度:是根据专利法的规定,通过授予发明创造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专利权的方法,鼓励和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侵犯著作权罪: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管理法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专利,同时也包括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

判断: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X)

1.5研究生学术活动特点

学术活动:实质上就是一个交流与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借鉴与学习的过程。学术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让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提升。

研究生学术活动特点:

第一,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学习性”

学术活动具有边学习、边研究,边提高的特点。从本质上讲,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与学术科研基本上是一种严格的研究训练、学术行规训练。

第二,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目的的“双重性” 一般的学术活动是以理论发现,揭示社会和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创造发明,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目的为首要目标的,尤其注重科研成果的取得。

第三,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般,科研人员主要通过独立或合作形式进行学术活动,而硕士研究生的学

术活动受主体的身份、研究环境和研究条件的影响,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独特。一般有三种形式:独立自由研究式、参与式和学位论文研究。

独立自由研究式:就是研究生自我确定研究课题或申报有关课题,通过相对独立的研究完成项目,但也需要导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参与式:就是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导师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一种“实战”训练。

学位论文研究:则是研究生最主要、最独特的学术活动方式,也是证明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文本凭证。

第四,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成果的“一般性”

一般而言,科学家或专门研究人员由于自身能力强和外部支持力度大等原因,其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创新性强等特点。目前,研究生常见的学术活动开展形式主要包括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学术沙龙(马克思韦伯)。

第二章

2.1确定研究主题

好的选题应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可行性。所有的选题都应与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其中也包括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主题。其次,还应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发掘新思想,新事物,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同时,学术研究的主题也要注意选题的可行性,规划选题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完成的研究主题。

一、兴趣是选题最好的老师,,掌握积累培养兴趣的途径

随手记录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关注专业领域还未解决的难题;阅读大量专业相关的文献,了解学术动态,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因此,强化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二、了解自身研究能力和方向,学生必须具备观察判断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并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术活动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即观察判断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选择信息并运用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体现研究生在信息方面的主体地位。

分析思考能力是指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的针对所学内容,将社会生活与知识点联系起来,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实际动手能力主要是指专业技能(实验、模型建造、设计、外语应用等)熟练程度。

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科研精神的树立奠定一定的基础,有利于科研氛围的营造和科研精神的传播。

选题的可行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