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世维 乔光斌 李宇翔 于 镇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10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专业化、高品质的要求,也对从事教研和培训工作的研修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创新研修活动模式,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从2007年秋季开始,我们以“‘研修一体’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研究课题,并以此引领研修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一、深入调研,了解需求,明确任务
为了做好研修工作,我们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我区信息技术教师的组成结构、知识技能、教学能力、教科研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体分析。我区信息技术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占信息技术教师总数的60%,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年纪较大的教师多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他们的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规律了解不多,缺少对年轻教师的指导能力。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少、课时少,校内教研活动开展难度大。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方面,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希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新课程中涉及的知识、技术及学科前沿知识有所追求。调研与分析使教研室成员明确了研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二、立足教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研修活动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理论性知识向实践转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培训中,尽量避免空泛的理论指导或单纯的技术培训,而是让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出培训的应用性、实践性。
1.组建跨校备课组,营造教学研究氛围
新课程的教材不但在内容上进行了改变,而且知识的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上好信息技术课,实现课程目标,许多教师存在困惑,需要深入研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教师按照强弱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合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开展日常教学研究工作(采用相互听课评课、面对面讨论、QQ、E-mail交流等方式),并定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研修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其他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展示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一批爱学习、有思想、肯钻研的教师脱颖而出。 2.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课改需要,研修员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各省市课改经验提供给教师,并组织教师聆听课改专家的指导,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总结,并汲取其他省市课改实践的经验,立足本区现有条件,正视面临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研修员积极创造机会,帮助教师参加优秀课展示活动及优秀课例的观摩研讨,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课例的讲评和研讨中,引导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有效探索,并在教学中积极创新,勇于实践。 3.根据需要开设培训课程,为教师排忧解难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个选修模块,它能使学生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十分有帮助,同时可以为数学课程“算法”部分内容提供支持,所以我区决定选修这一模块。但是我区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该模块中的Visual Basic语言,大多数教师一知半解,不能胜任教学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开设了有针对性的课程。经过培训,教师在掌握了Visual Basic语言的同时,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保证了高中课程“算 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立足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的不断提升。我们以高中新课程为契机,通过组织研究课,引导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促进教师发展。 1.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帮助教师明确方向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引导教师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结合以前教师们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理念的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性的研修活动。例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总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一视同仁”,这样因教学缺乏针对性而收不到应有的实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专题性的研修活动,学习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介绍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研讨“差异性教学”的意义、方法和可行性,鼓励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还组织了“差异性教学”研究课,请教师在点评本课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的经验体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系列的研修活动,教师们逐渐开始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电子作品比赛、主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在视导听课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从视导听课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任务驱动法缺乏深入了解,使用停留在表面化。具体表现为:①“任务”存在庸俗化与简单化的倾向,将任务等同于传统讲授课中的练习或作业(有些明明是“讲练结合”的课,却要穿上“任务驱动”的外衣),片面强调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②“任务驱动”扩大化,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都试图用任务驱动来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与授课教师交换看法,在培训中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案例,对其中的“任务”设计进行剖析,与大家一起讨论“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任务设计、实施环节、适用范围等。通过研讨
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中选择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而不是看该方法是否时髦。
四、开展网络研修,延伸信息互动与协作交流的时空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更好地深化和推进我区的教研工作,我们为研修员创建了网上教师工作室。网上教师工作室延伸了研修员与一线教师间信息互动与协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许多面授研修活动没有做完或没时间做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利用网上教师工作室,我们与一线教师一起备课,交换意见;针对区里组织的研究课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就某一教学主题展开讨论;为教师提供培训资源、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资源,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提供帮助。教师们普遍反映,参与网上教研,不但从讨论中学会了很多课堂教学知识和技巧,还获得了很多教学素材和优秀的教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