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为核心,以统筹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城市群和都市区为主体形态,着力增强
城市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能力,着力增强城市创造宜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能力,着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浙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 ——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3%以上,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城市群和都市区功能明显提升。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中三大城市群初步完善,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加快发展,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功能不断增强,与周边大中小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初步形成中心城市与邻近县市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到2015年,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0%左右。
——县域城镇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县城建设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不断加强,以中心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基本形成“一城数镇”的发展格局,将一批有条件的中心镇基本培育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集聚的人口合计达到全县(市)的50%左右,经济总量达到70%左右。
——统筹城乡发展再上新台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产业融合联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有序,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投资和公共服务体制基本确立。到2015年,基本建立有利于农民转移转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5 / 8
——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
小,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二、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全省城镇空间结构、功能结构、规模结构优化完善,加快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全省城乡空间布局框架和“47624”的城镇体系结构。
(一)分类推进城市化。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谋划全省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布局,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地区要优化开发,加强城市空间集约利用,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在不同城镇之间分层流动,深化城镇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城镇向集约化、组团化的方向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人口集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开发,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引导城市向现代化、集聚化的方向发展。对影响全省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农业条件较好的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经济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采用点状开发模式,推进少数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城镇的适度集聚,促进城镇向生态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加快推进人口、产业向其它区域有序转移。在平原地区,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主,加快城镇群资源整合,推进都市区、城市群发展。在沿海地区,以增强城市化活力为主,加强陆海联动,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在山区,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口产业集聚发展。 6 / 8
(二)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全省城镇空间结构、功能结构、
规模结构优化完善,加快形成空间分布合理、不同能级城市功能互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湖州、嘉兴、绍兴、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省域中心城市人口、要素、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把省域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成为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促进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三)推进城市和产业转型发展互促共进。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将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提升和发展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构建城市群提升产业带、产业带支撑城市群的发展机制,形成产业带与城市群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按照“优、新、高、特”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以加快建设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国际物流、温州瓯江口、湖州南太湖、嘉兴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金华新兴产业、衢州绿色产业、舟山海洋产业、台州湾循环经济、丽水生态产业、义乌商贸服务业等14个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有效集聚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城市配套、科技支撑、生态保障和生产性服务等功能,加快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三、加快建设都市区,着力提高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加快城市及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形成杭、甬、温三大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 7 / 8
(一)杭州都市区。杭州都市区包括杭州市区和临杭(杭州市区)地区,以杭州中心
城区为核心区,以临安、富阳、德清等城市的中心城区为外围主要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点,形成“一核多点”的空间形态。“十二五”时期,杭州都市区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杭州主城区,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推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江南、临平、下沙3大副城和余杭、良渚、塘栖、义蓬、瓜沥、临浦6大组团建设,强化承接承载主城人口和产业转移能力;加快规划建设连接主城区与外围县市的轻轨网络,以富阳、临安、德清、桐乡、海宁、绍兴为重点,大力推动外围县市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围绕极核城市,加强城际快速铁路建设,完善与周边核心城市的轨道交通衔接方案,形成内连都市区、外接长三角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