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仝延祺
负责人所在单位: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8年3月
一、 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界定:智障是智力障碍的简称,从我国1987年智力障碍的定义及国际上公认的关于智力障碍的定义出发,鉴定智力障障碍儿童有三方面的标准:1、智力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数在70以下,我校的智障学生大多为轻、中度智障儿童,智商介于50—70、35—50之间的儿童。2、适应行为不足。3、以上两个方面都发生在发育期,通常在18岁以前。
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情绪积极稳定。保持持续的快乐与积极的心境,是第一个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2、性格良好。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
3、自我意识良好。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4、与人交往能力。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5、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能够正确对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思想和行动能与时代同步。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英、日、俄及中国的港台地区,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从小学开始就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的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注意
较多的在大中小学校学生,智障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涉及较少。 我校是一所招收各类残疾儿童(听障、智障、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多动症、肢残)的学校,目前在校生126名,其中智障生占70%。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偏执、多动、自闭、少言或多语、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对抗行为、不良说话习惯和不良口腔习惯等。如果不及时矫治,会导致这些孩子心理缺陷,很难融入主流社会。鉴于此,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迫在眉睫,于是,我校提出此课题,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行实践研究。
(2)理论意义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智障生扫除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促进他们学会应对环境的策略和有效行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智障学生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摆脱
孤独的心理隔阂,增强其心理适应社会交往能力,树立自信,有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早期的陈鹤琴和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都为开展中重度智障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要求95%中重度智障儿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因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差强人意,给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培养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
面对智障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偏执、多动、自卑、自闭、少言或多语、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定、对抗行为等沟通能力很学生,教师们加强学习,吸收国内外丰富的特殊教育经验,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老师们大胆探索,确立了课题,开展教育研究。曾取得以下成果:《走进孩子的内心》发表于2015年11期《中国残疾人》;《让星星孩子走出孤独》发表于2016年1期《中国残疾人》;《难忘的开学第一天》发表于2016年3期《现代特殊教育》; 《自闭症教学之我见》发表于2016年4期;《特殊儿童“装病”的几种心理因素》、《班级管理智囊 小智慧大改观 ——结满神奇果子的成长树》等多篇文章发表于《西部特殊教育》。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多次举行学生心理体验活动,增添了《心理康复》教育课,日常活动中记录了智障学生心理成长个案,学校与家庭共同配合训练,通过尝试,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课题于2017年12月立项,同时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为课题的进行提供了理论、实践和指导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的总目标是探索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摸索出一套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智障儿童不良心理的防治策略。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探索智障儿童不良心理的规律。
2、研究矫正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避免学科化倾向、课程化倾向、形式化倾向。 (2)个别咨询与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是最重要的一种辅导形式,它是一种自助的活动,这种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
(3)团体辅导
学校定期举行学生心理体验活动 (4)学科渗透
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心理健康发展。 (5)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等便捷的方式家校及时取得联系,使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纠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调查研究。 2、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 (1)认真倾听,给予关注。 (2)合理解释,科学指导。 (3)适当保证,培养信心。 (4)加强控制,学会调节。 (5)寻找支持,善用资源。
3、智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形成适应各年龄段学生,并相互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按照“调查研究→制定方案→方案试行→实施反馈→调整修正→推广实施”的工作流程,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1、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合理、科学、高效的智障儿童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又称个案研究,简而言之,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的方法。针对本课题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在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调整研究方法,增强研究成效。
5.经验总结法:采用经验总结法,把我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做法、理念、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验证、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
(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形成研究共识。 (2)准备相关问卷调查表
(3)课题组成员确定个案研究对象 (4)征订《心理康复》教材 (5)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
①学校组织大型团体活动:茌平特校学生心理体验活动。 ②课题组成员按时上《心理康复》课。 2、实施阶段(2018年5月—2019年1月)
按课题方案加强过程调控,重视小结交流。详细步骤如下: (1)做好智障学生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调查
(2)做好“特校环境对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的访谈
在此基础上对所调查出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心理缺陷进行分组,主要分成几个子课题组进行相关的研究,然后把课题组人员按照个人的专长进行分工研究,落实任务明确目标。
(3)做好大型团体心理体验活动按时有序举行 ①参与活动的教师做了具体分工: 主持:胡庆芳 美篇制作照相:赵红梅 一组助教:邹颖 王晨 二组助教:付茹玉 李莹莹 三组助教:李东君 徐先磊
方案设计、活动教具准备、活动记录及反思:胡庆芳 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