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发明的,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其实当时他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已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

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的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作为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激励他们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

今天,\知本家\这个概念也不陌生。

那么,如何启动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都是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谈一些激励的问题及见解。

激励中的金钱

激励是一个通用名词,著名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是这么说的:激励是应用于动力、愿望、需要、祝愿以及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我们可以把激励看成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感觉的需要出发,由此引起要求或要追求的目标,这便出现一种紧张感,引起为实现目标的行动,最后满足要求。在新经济迎面而来的时候,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34%)、工作自主(约占31%)、业务成就(约占28%)、金钱财富(约占7%)。因此可以说,与其他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重视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

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得自己能够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显然,金钱在今天人们择业中也不是最重要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一个人对所得到的报酬是否满意是通过公平理论来说明的,那就是个人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包括诸如努力、经济、教育等许多因素)同别人相比来评价是否得到公平或公正的报酬。亚当斯(Adams)因对公平(或不公平)理论用公式来表示而知名。公平理论的本质方面可以表示如下:

个人所得的报酬/个人的投入=(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作为比较的)

另一个人的投入

一个人和用来同他比较的另一个人的报酬和投入之比应该是平衡的。

如果人们觉得他们所获的报酬不适当时,他们可能产生不满,降低产出的数量或质量,或者离开这个组织。

如果人们觉得报酬是公平的,他们可能继续在这同样的产出水平上工作。

如果人们认为个人的报酬要比认为是公平的报酬要大,他们可能工作得更加努力。某些人可能低估这种报酬,那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报酬,拿通俗一点说,就是工资、待遇或者薪水。

直面薪水

从玛汉·坦姆仆的研究成果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能以金钱刺激为主,而应以其发展、成就和成长为主。换一种说法就是:注重长期效应还是注重短期效应。作为知识型的员工来说,应该也是以长期效应为主。但现实呢?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人相互见面,问候语常是月薪多少,一年有多少。街上匆匆来去的年轻男女,跳槽的记录可能让人吃惊,一年之内换四五家的并不在少数。

诚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开放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似乎目前的主流是:高薪=高处。

这就留给我们一个问题:怎样才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传统企业要拥抱新经济,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传统企业的低工资是个不争的事实,低工资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又增加了传统企业和新经济接轨的难度。恶性循环中谁会受伤?

在激励方式上,现代企业强调的是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在激励的时间效应上,把对知识型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在激励报酬设计上,当今企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事后奖酬模式,转变为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奖酬机制。

这么多的激励方式中,会涉及到一个直观的问题:传统企业凭什么留住人才。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以北京地区为例,应届毕业生为了北京户口而选择传统企业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后企业对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