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热点题型技巧化”系列——血糖平衡调节曲线的分析
血糖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复习的难点。借助曲线、图解构建调节模型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生命活动的过程,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实质,理清过程脉络。曲线型图表如下: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分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 B [答题技巧]
(1)分析曲线既要看曲线变化趋势中的关键点,又要对比各曲线间的异同;同时还要结合已有的知识。
(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糖尿病的患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氧化分解障碍→血糖高。
1.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解析:选C。ab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引起的,而ef段血糖浓度上升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导致,A错误;bc段血糖浓度偏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de段血糖浓度偏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
错误;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产生葡萄糖;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补充血糖,D错误。
2.(2016·山东潍坊模拟)如图是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
B.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的分泌 C.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据图可知,分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
解析:选B。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的关系。
“规律方法专题化”系列——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