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题纲及答案。

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组成:生态破坏、环境受到污染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赖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学入手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工作只有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才能大有作为

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局部有所改善 ;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传统经济学的缺陷: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

GNP: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统计 GDP: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统计

环境经济学运用环境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环境经济系统 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结合部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应用型、阶级性、科学性、综合性。 边缘性:环境经济学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质

应用性:环境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正确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阶级性: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 科学性:

阶级性和科学性称为二重性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效益理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问题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经济学、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环境经济指标。

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内容包括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费用效益方法应用,环境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2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3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口资源环境、贸易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保护投资、环保产业与环境保护市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国际环境经济问题等

第二章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就是研究怎样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佳配置,用于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机会成本是以一定的代价从事某向经济活动所必须放弃的以这同一代价从事另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利益。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经济物品。

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经济模型 经济体制的类型: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主要结局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分支

微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个体;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如果永恒周代表数量Q,纵轴代表价格P,则可得到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一条曲线。

关于需求: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商品价格、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平等程度、消费者偏好以及互补和替代商品的价格等2去求去西安从左到右向下倾斜下降,说明消费者每增加购买单位数量商品是其得到的满足或效用下降,这个规律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市场需求曲线是市场中所有个体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需求曲线的形状随商品不同而不同,4需求曲线是一个没有时间性、非历史性的概念。

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有关的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变量:国民产出,就业与失业、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经济政策

第三章 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偶合而成的复合大系统,它由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两部分组成: 环境经济系统的分类

按经济特征,环境经济系统分为农村环境经济系统、城环境经济系统、城郊环境经济系统、流域环境经济系统等等

按地域特征可以将环境经济系统分为森林环境经济系统、草原环境经济系统、湖泊环境经济系统、城环境经济系统、荒漠环境经济系统、湿地环境经济系统等等

1.原始型环境经济系统。基本特征:①环境占主导地位,人只能被动地依附于环境、适应环境;②人与环境的矛盾不明显,由于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很低,人与环境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③经济发展缓慢、没有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不严重

2.掠夺型环境经济系统。基本特征是:①人占主导地位;②人与环境的矛盾加剧;③初期经济发展较快,但难以持续

3.协调型环境经济系统。基本特征是:①人与环境和谐;②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环境质量也随之不断改善;③环境与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环境是经济的制约条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其主导作用;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 环境资源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环境资源的保护、更新、勘探、开发活动凝结着人类劳动 效用价值论:环境资源对人类有效用 哲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

为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合理制定环境资源的价格和健全环境资源市场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充分地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资源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如何认识环境资源的价值? 目前争论没有统一

价值问题是个经济问题,但需要政治家来统一此问题 现实需要承认环境资源的价值

市场经济体制:有价值的物品才能用市场机制调节 环境保护:保护的对象是环境资源 确定环境资源价格的方法方法: 1.边际机会成本定价

环境资源的价格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由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组成 P = MOC = MPC + MUC + MEC 2.政府定价

政府确定环境资源的价格 3.市场定价

根据市场均衡理论,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 环境三效益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时间上的矛盾 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有滞后性,见效慢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见效快 主要考核经济效益 政绩考核上的矛盾 忽视环境效益 利益得失上的矛盾 受益(害)人是区域内所有的人 受益者是经济活动的行为人 根本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政策的缺陷所造成的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可以相互统一的。 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环境效益的提高 环境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环境成本理论:使用者成本 2.环境损害成本 3.环境保护成本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效益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产权及公共商品理论;环境成本理论

第二篇环境经济分析

最优污染水平是指对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污染排放水平。 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因素:环境容量 污染物性质

经济发展水平与污染治理成本

对最优污染水平的几点说明:污染零排放不是最优选择,环境污染广泛存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是有限的,治理环境污染,除了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之外,还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 最优污染可以改变

环保产业: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的狭义内涵,还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

节能环保产业: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市场:环境资源市场;排污权市场;环保产品市场;洁净产品市场;环境保护服务市场;环境资金保护市场。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1为人类提供广泛的食物来源;提供工业原料;药物的主要来源;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建立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用。

(1)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生产小麦的优势更大些。而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出于绝对劣势,但生产布的劣势更小些。

(2)在此情况下美国应生产最有利的小麦,而中国应生产布,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

贸易与环境的理论观点:1.贸易诱致型环境退化假说2.波特假说3污染天堂假说与污染产业迁移假说 贸易与环境关系 (1)贸易对环境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使各国的自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2)贸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盲目开采资源、污染产业和有害废弃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输增加温柔和能源消耗。

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环境、自然资源和人体健康为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商品进口进行严格限制的手段和措施 形成原因:

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允许;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2)绿色技术标准(3)绿色环保标志(4)绿色包装制度(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生产标准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策

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完善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行对国外污染严重污染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专一的监管;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人口。资源。环境

三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人口基数大,低生育率,高增长量

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人口城市化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身体逐步普遍提高 ;人口分布不均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I=PATI:环境影响P:人口A:人均GDPT: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按所有权划分为共享资源和所有权资源或专有资源 按环境资源的转化形式可分为积贮性资源和流失性资源 按开发利用和再生的特点分为三类:

“取之不竭的资源”, “不可再的资源”,或称“可耗竭资源”, “可再生资源” 按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分为四类:

物质资源:环境容量资源:舒适性资源:自维持性资源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完善资源法律;明确资源产权;利用经济机制配置资源;技术进步;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开发速度不能超过资源的更新速度;对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使用,开发替代物品;对恒定资源,应坚持充分

利用的原则。

环境资源核算包括:环境资源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核算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3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4静态的存量核算和

存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 资源流入量减去资源流出量,就等于资源净流量

期初存量十期内资源流入量-期内资源流出量 =期初存量+期内净流量=期末存量 期内资源流入量包括新发现量、生长量、补充量、重估增值量等 期内资源流出量包括开采量、各种损失量、重估减值量等

第六章环境经济指标体系

环境经济指标是以环境系统作为描述与评价的对象,通过对经济、社会,环境3个系统的各项指标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描述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状况和发展进程,反映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指标体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体系;先行示范区建设体系;中科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

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实质上代表了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绿色GDP面临的问题:技术问题,观念问题,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绿色合算的制度还没有建立。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主要内容:环境事务核算;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

第七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促进法) 循环经济中国模式: 3+1”模式:小循环——企业层面·清洁生产 中循环——工业园区及区域层面·生态工业园 大循环——社会层面·绿色消费,建立循环型社会

静脉产业——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重点:两个重点领域:生产和消费领域 四个重点产业:

生态工业 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 循环经济的3R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低碳经济的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是优化产业结构,转百年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结局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措施。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是我国应对国际挑战的重要途径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贬值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加大低碳社区、低碳城市、低碳省区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倡导低碳消费;践行低碳生活省事

第八章环境影响的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分析的步骤:

弄清问题;环境功能的分析;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弄清各种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费用与效益的比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