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时评写作指导》问题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时评写作指导》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 龙建新 课时数:2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例文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时评类作文的审题、构思及行文布局 教学重点及难点:例文的分析 教学步骤:

一、走近时评:时评达人

1、梁宏达 辽《老梁说天下》吉《天天五味评》

“没看过世界杯,不知道狼多肉少;不认识齐达内,不知道脾气不好;没见过姚明,不知道个儿太小;不认识奥尼尔,不知道自己是只小小小小鸟。”

岁月如梭天天天,寒来暑往年年年, 指点江山侃侃侃, 体育评书谈谈谈。 三千年前崇尚守信,而现在守信的称为楷模,能说这个社会在进步么? 2、江岷钦:台湾著名的政论家及电视“名嘴”。有限的智慧:我的智慧是有限的,因为我姓江嘛!因为有江郎才尽。

硬实力与软实力:各位身上穿的品牌衣服,就叫硬实力,你买的起,但是你气质不够好,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这个叫软实力。

物以类聚:文化是一种气质嘛!看各位就知道了,物以类聚嘛!你选择进来而没有到隔壁就表示你的品位够好!

频频回首的人,走不了远路。

人老要三点,烦恼就全免:话少、体健、多钱。 多读书,讲话才会强而有力。

当一个人自认为天才的时候,白痴就多了一位朋友。 3、大连 谷子

周立波的东西不如二人转 ??因为是上海人,周立波的优越感在他接受采访时常常体现,但那种得意嘴脸往往是恶俗不堪。尤其是他说他的幽默只为中产阶层与中产以上阶层的群体而服务的话更是显现出他自己的浅薄,比如,他北上到京表演“普及交响乐知识”的节目时,据说两小时一场,450次笑声。是什么东西让人乐成那种夸张程度呢?其实,作为嬉笑怒骂、插诨打科的周立波,也难逃为取悦一个权贵群体不惜自贬身价的命运,他在节目中用一种矮化自身的身份,像小丑似狂颠不止。能让人乐出来有许多方式,二人转的表演可以,赵本山的小品可以,在街上耍猴也可以,不能认为只要给人搞乐了,特别是给有钱人搞乐了,你的东西就是幽默。

4、精彩媒体推介

博客中国【推荐,言论自由些,且有学问的人也多】西陆军事【主要是军事】每日评论_ 新闻中心_ 新浪网 东方时事评论 国际时事评论 《南方周末》《新京报》

《观点致胜》是一档新闻性脱口秀节目,针对热点事件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诠释深刻的人生哲理。评论不沉重、不刻薄 、观点既出人意料,又字字珠玑。

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700字。

三、指导

1、什么是时评文 时评是一种评论时事的议论文,主要是针对新闻或时文、时事、时人、时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它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嘻笑怒骂、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评的写作是话题既定,但如何立意,取决于对材料的发掘。而这种发掘来自于对材料的理解。时评是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叙是基础,没有了具体事件,论说就无从展开,议是叙的目的,是主。即要夹叙夹议。时评是论说文,但它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和分析时并不排斥情感的作用。在情在理的评说才会让人心悦诚服。即要亦理亦情。

2、时评文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要引叙新闻事件,并从中提出看法,对题目所给材料毫不提及的,在表达方面会降一等级评分。

(二)重视时评的结构: (1)、开头引叙新闻事件。摘引或概叙 (2)、提出看法 (3)、分析评论:就事论事,(可借助思辩的方法适当引开) (4)、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或:(1)引材料:引用材料 ,概述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

(2)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就事论事,一事一议,是全文的重点)

(3)联现实:联系实际说道理,或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4)得结论: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 3、写时评文注意事项 (1)、关注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认真观察社会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尤其对表现社会负面内容的材料要能明辨是非对错,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对新近出现的社会热点保持敏感,与时代同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4)、写作时要注意选好角度,求准求新;表述时要紧扣观点,或精要概括或抓住细节,灵活应变,有效运用。

4、学会就事评事 写时评,主要是评事,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写时评,不要象写短论那样,为论证中心论点而忙于找论据,查资料。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路:

(1)、评事的对错,如果认为这事是对的,还可以进一步指出这事的意义,有哪些好的影响,等等;如果认为这事是错的,则可以进一步指导出这事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等等。

(2).评事的成因,分析出现此事的种种原因。 (3).反思此事的教训。 (4).提出解决此事的办法。

评“事”可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切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此“事”高谈阔论。

5、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写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写时评最要避免的是强词夺理,人身攻击,像骂街似的低俗。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

6、写好由头:因为写时评要就事评事,所以时评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这“事”是引发评论的缘由,所以称之为“由头”。这由头就写得既让读者明了,又尽量少占篇幅为好。由头写长了,时评就写成复述事情(件)了,所以应该少复述多评说。将由头写好,颇需技巧,这是写好时评的一个必要环节,要用心写好。

四、优秀作文点评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

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点评】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五、范文引路 时评类 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例如】:阅读下面文字,选准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见解,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由《新京报》推出的“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启动已经一周,截至昨日,网络投票已近25万票,李宇春等人继续领跑“选秀美人”的排行榜。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引发了读者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读者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一)材料分析:步骤一:理解事件——李宇春中性打扮被追捧

步骤二:明确观点——美还是不美【肯定还是否定,还是有保留的肯定或否定】 1.女子中性打扮、阳刚气质,也是一种美,飒爽英姿,阳光时尚,符合时代特点。 2.女子应以阴柔、娇弱为美,男子以阳刚壮硕为美,阴阳自成天地,男女各具特性。 步骤三:组织论据【说理、举例】论证你对美的标准的定义或看法。 (二)时评一般结构:

1、叙述新闻事件,说清楚消息来源。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 3、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什么是美?)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①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②联系自身、他人(目前、说古论今)论述 5、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

(三)例析:1、叙述新闻事件,说明清楚消息来源。 [可以开门见山,直述事件;也可以略做铺垫] 最近,《新京报》推出“中国最美50人评选活动”,身为女性的李宇春的中性打扮和阳刚气派被热捧,李宇春凭25万票的高人气一度领跑排名榜。这25万的票数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以至在网络、舆论界引起一场关于“美的标准”的“大讨论”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针对事件提出问题。李宇春究竟算不算美人?(针对材料话题分析其成因)

单纯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美丽的外形需要有个性和气质的衬托。就李宇春而言,她的与众不同已让人眼前一亮。她将自身的缺点化为独特的一面,以硬朗的线条与阳光的气息完美地诠释了中性美,她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怨天尤人,她跳出了死板的条条框框,以个性的方式展现着美,这便是她成功登上榜首的原因。

3、对问题作出判断(提出中心论点)。

美由心生。你的容颜固然可以让别人打心眼里赞赏你,却又怎如用美丽的、善良的心,直接触动别人的心弦?套句广告,心的美,才是真的美。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1] 毕淑敏说:“我说的美,就是善良。一个姑娘要是经常和善地笑着对人,她的嘴角就会往上翘,眉梢就会挑起来,天长日久就变美了。而漂亮的女人,则不一定真美。”这是对美的最好诠释。————道理论证:引用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2]外在美之美是“小我”的美,心灵之美才是“大我之美”。帕斯卡尔说:“人的躯体只是自然界中脆弱的一根芦苇,只有思想使人伟大。”既然外貌之美在岁月洪流里孱弱如芦苇,那为什么不让心灵美和思想美的纤维使这根芦苇更坚韧些呢?

4、提出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3]说到底,真正的美的东西必定是自然、简单的。女孩们脱下有折皱摇摆的长裙,换下娇滴艳媚的花边小衫,将长发剪去只留清新发香,摘掉繁缀手饰,这一切,不都在追求一种简单么?她们带上新世纪女孩固有的与男性平等的心理,清爽利落站在了人们面前,怎么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美丽呢? 就如同所有外在的神圣都源自于内在的圣洁一样,她们外在的这种简单的中性打扮也是其简单纯净内心的反映。真正内心“干净”的又怎能不与美相钩挂呢?

——-——联系现实(目前、近处)发表意见,反问分析

4、提出如此判断的理据(证明论点)[理据可以旁征博引、说古论今]。

[4]如果细细分析热爱中性打扮女孩们的心理,得到的答案绝不只是追求简单、自然的形象美,还暗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立感。她们走出所谓传统女生的形象,像男生一样独立于世上,她们不要复杂的裙摆,只希望更坚强更清爽面对世界。这种中性的打扮,让她们找到不再娇弱的理由,让她们开始挺直腰板,撑起曾只被男人们支撑的天地,这种中性的装束是新世纪女生对世界又一种承诺,是她们具有独立奋斗意识的外在表现。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我们在寻找心中那把“美”的标尺之时不应只局限于表面:夸父逐日不舍,长眠虞渊,能说他不美么?花木兰女扮男装,为父征战,忠孝两全,能说她不美么?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灵魂纯洁,内心善良,能说他不美么?圣女贞德蔑视教会,断发易服,为解放法国而战斗,又能说她不美么?大到这些有着心灵之美的英雄人物,小到家里岁月催老的父母,纵使他们白发苍苍,面容枯槁,但你能直视他们眼中无私的爱而说他们不美么?

——————联想同类事件: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反观韩国美的标准,都是统一的脸蛋,没有了个性,他们将美统一为镜头前低头鼓脸噘嘴眼上翻,用一缕头发遮住其中的一只眼,这是愚蠢而不幸的。现在的年轻人,也有的染一头稀奇古怪的头发为美的,这都是不健康的审美观。所以李宇春的中性打扮、阳刚气质,飒爽英姿,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形象,符合时代特点,显得阳光时尚,这是一种美。

——————对比论述

5、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提出呼吁希望等。 人在成长,社会在进步,思想视野开阔了,对美的评价就不该拘泥。但应以健康形象为美。不同的美的表现形式的出现,正是思想与社会的一种进步。

(四)、如何拟题 1.赞誉式:《中性打扮是一种美》 《有阳刚气派的女孩是美的》 2.否定式:《中性打扮是不是一种美》 3.告诫式:《女孩应以阴柔为美》 《应提倡传统美》 4.其他(与事件有关的): 《美的标准》、《时尚美》 六、课堂练习 作文训练:(一)材料: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少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审 题

1、材料主要展示了当前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重娱乐,轻内涵;重物质,轻精神。

2、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表明落脚点应该是反思当前的文化,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说开去。 2、立 意

(1)否定当前文化,力主重建。(2)赞成当前文化,与时俱进。 (3)辩证看待当前文化,既要追求时尚,又要优良文化传统。 3、选 材

材料可以使用,但不能仅仅使用这些,要再联想一些当前中国社会(也可是其他国家)的现象;引用原材料也不能照般,要根据自己的目的侧重点取舍或强化。还有以下材料可以适当使用:

(1)韩流席卷中国;(2)韩寒等新生代作家流行 (3)英美娱乐影视、歌曲很流行 (4)大话西游等“恶搞”很流行 (5)网络文化风靡 (6)快餐文化 (7)选秀现象 (8)读经思潮 (9)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变革(如儒学、花道、剑道)

(10)晚明时期消费文化成风,加速灭亡 (11)美国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创新能力风靡世界 4、思路提纲

题目:反思我们当前的文化

中心:通过分析当前文化的本质、产生原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提出一些怎样使当前文化健康发展的方法。

段落层次:第一段:开头:简括材料,提出观点 第二段:当前文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浅层的、重感官享受的、重物质的、缺乏深度的、甚至是恶俗的;但有强烈的新鲜感的。 第三段:这种文化何以会产生?

(1)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大,人们需要轻松文化来调剂。 (2)和传媒的导向、政府的管理、教育的效力有关。 (3)受众,主观上不追求深刻的东西,不善于分辨。 第四段: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当前的文化?

(1)有其合理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多正面作用。 (2)深度不够,有其严重的缺陷。任由发展,对个人、民族均不利。 第五段:怎样使当前文化健康地发展? 要建设优秀文化,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有兼收并蓄的心态,要保持对高雅事物的热情,从而建设深层的、理性的、重视精神的、高雅的、有发展潜力的文化。

(1)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2)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3)与时俱进,推陈出新。(4)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第六段: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5、例文:少一点泡沫,多一点清香

茶,有着质朴恬淡的外表,却可以给你舒适深刻而以静制动的澎湃感发;红酒,有着雍华神秘的美貌,却可以给你热烈幽远而不失仪态的心灵呐喊。一个是东方的绿油之叶,一个是西方红果之实,它们饱含着人类文明经典流长的魅力??(比喻开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