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

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问题行为

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3、攻击性行为 4、破坏行为 5、感觉统合失调 6、儿童缄默症 7、系统脱敏法 8、模仿法 9、正强化 10、惩罚法 11、行为塑造法

参考答案:

1、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行为表现的不适当。

3、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的行为。

4、破坏行为是指经常故意损坏家里、学校或邻居的物品如玻璃窗、灯泡等,或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并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的行为。

5、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的现象。

6、儿童缄默症是指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言语交际退缩反应,选择性保持沉默不语,经常无故一言不发或少言寡语。

7、系统脱敏法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儿童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地提高儿童所恐惧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儿童对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特别适宜儿童焦虑、恐怖等症的治疗。

8、模仿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9、正强化是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的几率增加。 10、惩罚法是指儿童在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又称厌恶刺激),或使之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使儿童在以后类似情景中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11、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某种新行为的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一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它是从连续强化最接近新的行为的反应着手,从而最终建立起这个新的行为过程。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多动的儿童就是多动症儿童。( )

2、学前儿童多动行为是多动症的前兆,二者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还没达到多动症的程度。( )

3、问题行为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违法犯罪行为或变态行为。( )

4、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性攻击行为。( )

5、从攻击性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直接性攻击行为和替代性攻击行为。( )

6、目的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性攻击行为都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后者比前者要严重得多,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

7、刚入园的孩子表现出害怕、拘谨、羞怯、不与人交往的行为属于退缩性行为。( )

8、对于学前儿童破坏玩具的行为,教师和家长要立即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

9、本体感失调的学前儿童会显得笨手苯脚,做作业慢,爱磨蹭,左右脑不协调,是影响学习的主要根源。( ) 10、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当。( ) 11、学前儿童说谎并不一定都是不诚实的品质问题。( )

12、学前儿童说谎都是无意的,家长和教师教师不能过多地责备。( ) 13、消退和惩罚的都是为了减少反应概率,消除良好行为。( ) 14、年龄在7周岁以上,不能自控排尿而尿床就可称为遗尿。( )

15、抽动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是一种不自主的、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最常见的部位是眼部肌肉。( ) 16、剖腹产易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17、正强化和消退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反应概率,塑造良好行为。( ) 18、大多数儿童在3岁前,就能控制自己在白天或晚上规律地排尿,不致失禁。( )

19、咬指甲一般与吮吸手指同时存在,但二者无明显区别,只是咬的部位不同而已。( ) 20、缄默症儿童经常无故一言不发或少言寡语,其言语器官无发育性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

21、一般来说,智商在70以下,具有轻度以上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属于智力障碍儿童。( )

22、瑞文测验具有跨语言、跨文化应用的优势,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智力水平测查量表之一。( )

2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开创性地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行为矫正实践中。( )

24、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建了认知疗法。( ) 25、惩罚就是一种负强化。( )

26、游戏治疗可广泛用于各类幼儿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治疗,例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等。( )

27、社会技能训练特别合适于同伴关系不良的幼儿。( ) 28、涂鸦疗法主要对调节幼儿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明显效果。( )

29、催眠疗法只适用于成人,对幼儿效果不是太大。( 30、经常接触电视暴力会促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三次作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