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检验科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毒剂小心的倒入水池。盘子和移液管一起高压消毒,用清洁的盘子换上新鲜的消毒剂备用。

7.6搅拌机、混匀器、超声波清洗和粉碎机

大多数实验室因混合、混匀、振荡、研磨、裂解而操作搅拌机、混匀器、超声波粉碎机或者危险的细胞裂解器所产生的气溶胶是生物危害的主要来源。甚至碾钵和杵的使用都可能是危险的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的其它的装置是球搅拌器、胶体搅拌器、喷射搅拌器、组织研磨器、磁力搅拌机、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混合器。适当的去污染是在超声波清洗前防止气溶胶产生的要点。无论怎样超声波仪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处理。

当实验室使用的器材有可能产生生物危害的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需:

?

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混合、裂解细胞和研磨器;

使用安全搅拌器来防止离心机转子底部的泄漏。在使用前推荐用消毒水、盐或亚甲基兰冲洗;

?

?

如果搅拌器被用于传染性物质则用一条含合适的湿的消毒剂盖在搅拌器顶部。对设备和残留物在使用后应尽快地进行消毒;

?

玻璃搅拌器不适合用于传染性物质的操作,因为玻璃容易破裂; 有时搅拌球要求补充冷却防止轴承损坏并可尽量降低搅拌物的温度; 打开安全搅拌器以前,搅拌器停止工作至少一分钟以使气溶胶沉淀; 在感染组织或材料用任何开放的装置研成粉的工作最好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

?

?

11-31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7.7 冻干

样品冻结在安瓿中被干燥在真空歧管上或在一个负压的容器中。如果安瓿已封口并仍然在真空状态下的时候,它可能在那个封口或稍后打开的时候引起向内破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冻干完成后且在封口之前,逐渐地冲入干燥的氮气使内压至常态,避免干燥的样品散发。

如果样品在充填期间沿着颈壁装入,安瓿狭窄或收缩部份的瓶颈被污染。随后,当安瓿与火焰一起封口的时候,在颈壁上的干燥材料变成烧焦或部份地分解; 当它被再融解的时候,这材料的残留物可能影响干燥的材料。为了避免这些,应该用一个注射器的长的套管或一个长滴管来填充玻璃小瓶。不允许套管或吸液管的出口端碰触玻璃小瓶的瓶颈。所有用于培养物、毒素或其它生物危害材料冷冻干燥的安瓿应该用耐热玻璃制成的。这一类型的玻璃需要高温火用煤气或氧-煤气混合气体封口。这些硬质玻璃安瓿比软质玻璃安瓿更加不容易起泡,在真空状态下封口的时候向内破裂而且在处理和储藏期间不易损坏。

含有传染性样品的安瓿和玻璃小瓶加样时, 后来的冷冻干燥, 并且封口或含有传染性的样品准备的安瓿和玻璃小瓶的结束应该在一个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同样对安瓿和小瓶的准备包括不冷冻干燥的液体样品也是如此。

安全预防的获得将依赖物质、设备和可用的容器。因此,在开始这一个程序之前,生物安全负责人应该与专业科室负责人磋商后制定各个仪器的程序。所有使用程序的人必须依照这个程序。

7.8其它设备(水浴箱、冷藏箱、振荡器)

水浴箱通常用于钝化、孵育或测试传染性物质,应该包含消毒剂。对于冷水浴箱,推

11-32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荐75% 丙烯乙二醇。叠氮钠不应该被当作抑制细菌繁殖使用。它可能有引起严重的爆炸的危险。

检查低温冰箱、液氮和干冰及冷藏库,定期清洁除去任何坏的安瓿、试管及含有传染性的材料并消毒。在这清洁期间使用橡皮手套并保持通风。对储存在冰箱或冷冻库中的所有有传染性的或有毒的材料进行适当分类。安全措施应该与危害等级相同。

被污染液氮危害程度将会相当地依赖被储存的微生物的传染性能力、在液氮中的稳定性和在空气中生存的能力。除了密封的玻璃安瓿之外储存在共用液氮罐中的组织细胞在容器中可能造成污染。

因为过滤膜和其他的因素, 如滤液不能确定无传染性则应经培养或其它试验证明它们无菌。

振荡器应该被小心地对细颈瓶或被振荡的其他容器的潜在破损检查。应该使用耐用塑料螺帽或厚玻璃细颈瓶。这些应该是安全地拴紧到振荡机平台上。另外要防范的是放入塑料袋中的细颈瓶由于或没有吸收材料。在极端危险状况下不应该独自操作。

8.实验室操作

为预防有关危害的发生,我们在这一章节里讲述了一些实验室技术和方法的资料。预防措施是一个进行生物危害控制的重要元素,推荐实验室每一位工作人员认真仔细阅读这一章节。

8.1与实验室事故相关的人为因素和态度

以安全为目的,态度可以被定义为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物,它可以引导一个个体特定的操作。人为因素和态度可导致一种倾向,即部分个体对环境、人和物起到一个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应明白自身的态度和人为因素对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影响的重要性。下面列出一些对管理人员有帮助的观测内容:

11-33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在实验室事故中缺乏事故感知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反常的速率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引发因素。

?故意违反规章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期间存在很多危险因素。 ?执行常规操作例如进行稀释和培养等是实验室事故发生时最常见的作业。 ??疲劳作业极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发生。

?在有组织、宽敞的实验室里工作有助于防止事故的发生。

每一位在存有生物危害环境里工作的人员必需时刻意识到为了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正确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8.2 一级生物安全

?在实验期间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按照操作规程使气溶胶的产生降到最小。

?在一级生物安全区域内不许吸烟、进食、喝饮料及贮存食物。 ?穿实验服。

??不许用嘴吸吸液管,应使用机械的吸液设备。 ??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

??完成实验操作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定期消毒工作台面,有液体飞溅应立即消毒。

?生物废弃物丢弃前需消毒。其它污染的原料在清洗、再利用或丢弃前也需消毒。 ?污染物封口、耐用的、防漏的容器袋包裹,高压消毒后送到指定销毁点。

11-34

消毒、灭菌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

?控制昆虫和啮齿动物的出没。 ??保持工作区清洁。 8.3 二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在使用或贮存有感染性物品的设备上贴上通用的生物危害标识。 ??只允许实验人员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区域。

?二级生物安全区域内的试验动物不允许带出实验室外。 ?在二级生物安全区域内不许抽烟、进食、喝饮料及穿戴首饰。

?必要时穿着个体保护装置(实验工作服,手套以及面部保护装置);不能将保护装置穿到实验室外。

?卸下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弄脏或污染了的防护服需更换。

?不许用嘴吸吸液管。应使用机械的吸液设备。 ?按照操作规程使气溶胶的产生降到最小。 ??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 ?尽可能使用塑料品替代玻璃品。

?使用生物安全柜容纳产生气溶胶的设备。 ?完成实验操作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定期消毒工作台面,有液体飞溅应立即消毒。

11-3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