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氧八面体由(1)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硅氧片)和(铝氧片)两大类。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两大层。 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同晶代换作用)、(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或吸收离子而带电荷)三个方面。
10. 由晶格内(同晶代换作用)作用产生的电荷称为永久电荷。 11. 由同晶代换引起的电荷叫(永久)电荷。 12. 粘土矿物蒙脱石、高岭石、水云母的同晶代换作用强弱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
云母)、(蒙脱石)、(高岭石)。
13. pH 8.0 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100%)。 14. pH11.0的土壤盐基不饱和度为(0%)。 15. 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100%)。 16. 盖德·罗依茨将土壤吸收性能分为(机械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生物吸收)五类。 17. 土壤吸收养分的方式有(机械吸收)、(物理化学吸收)、(化学吸收)、(物理吸
收)、(生物吸收)五类。
18. 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盐基饱和度)。 19. 阳离子交换作用中交换的阳离子主要指(扩散)层的阳离子。 20. 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 二、判断题 1. (×)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2. (×)伊利石属于1:1型矿物。 3. (×)2:1型的粘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环境pH的改变。 4. (×)按带负电荷数量排序为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
5. (√)电价数相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其水化半径小的,则交换能力强。 6. (×)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7. (√)高岭石属1:1型粘土矿物。 8. (√)胶胞是电中性的。
9. (√)胶体的永久电荷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同晶代换引起的。 10. (√)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1. (√)陪补离子与土壤胶粒之间吸附力量越大,则越能提高该种养分离子的有
效度。 12. (×)铁铝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有利的。 13. (×)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植
物吸收,变成无效态养分了。
1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属于胶体。
15. (√)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磷素的化学固定量较少。 16. (×)在水田施用硝态氮比较好。 17. (×)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不
能代换出被胶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
18. (×)在无机胶体中,CEC从大小顺序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6. 7. 8. 9.
2. 同晶代换作用:粘土矿物结晶形成时,晶格中的中心阳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似的阳离子代替,其结果改变了晶架的化学组成,而晶体构造不受破坏,这种现象称同晶代换作用。
3. 土壤吸收性能:指土壤吸收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或使它们在胶体表面浓度增加的性质。
4. 阳离子交换吸收:指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5. CEC(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一般pH为7),单位重量的土壤所保持的交换性阳离子总量。
6.盐基饱和度:它是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7.致酸离子、盐基离子
致酸离子:H+和Al3+,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使pH下降,土壤变酸,故称致酸离子。
盐基离子:可使土壤向碱性一侧移动,主要包括Ca2+、Mg2+、NH4+、K+、Na+等离子。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