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高考 文科

阶段测试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能力升级练第14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Ⅱ卷,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C.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1题,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区被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刀耕火种方式出现前,土地若有茂密的乔灌植被则无法直接耕种),故选D项。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此外,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可以推断出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第3题,注意题

B.地中海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高考 文科

目中“周边区域引入”和“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材料可知,尼罗河的泛滥期为每年的6—10月,故作物的生长期应为11月至次年5月,引入植物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并且是从周边地区引入,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最有可能,故选B项。

(2018·天津红桥二模)下图为极点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4~5题。

4.此时( )

A.A地的白天比B地短

B.当B地为5日19时,A地为4日5时 C.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A地

D.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地 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增大 D.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极点周围出现了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地较B地纬度高,故A地的白天比B地长,A项错误;由于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A地的白天比B地长,故当B地为5日19时,A地为6日,B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与C地纬度差较小,C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高考 文科

A地,C项正确;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地,D项错误。第5题,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21',即黄赤交角变小。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变小,故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变大,A项正确;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数,黄赤交角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B项错误;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黄赤交角变小,则北极圈范围缩小,南极圈范围也缩小,C项错误;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90°,D项错误。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图甲)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图乙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6~8题。

6.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