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检验》教学大纲.

《细菌学检验 》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0272046 课程名称:细菌学检验

英文名称::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40 / 2.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卫生检验专业方向

选用教材: 卫生微生物检验学(细菌学分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张文福 主编. 医学消毒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

2、袁洽劻 主编. 实用消毒灭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刘运德主编.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36

4、[4]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76;925-935

5、张卓然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3 6、杨正时 房海主编《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第一版 7、洪秀华主编《临床微生物检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8、斯崇文等主编《感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9、徐锡权主编《现代水传播病学》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10、《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2002年版

执笔人:赵书欣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细菌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在卫生微生物学的基础上深入的学习细菌学检验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细菌学检验即要遵循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又有其与病毒等其它微生物类群检验的不同之处。因此,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深入的了解细菌学检验的特点及掌握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细菌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及思维方式; 2、全面了解细菌学检验的特点; 3、掌握必须的细菌学检验的技能;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独立的设计并完成一些检验项目,比较全面的分析有关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及其防护要求

一 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基本要求 二 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及环境要求

第二节 细菌等微生物检验操作基本要求 一 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二 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操作规程 三 细菌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 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 二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三 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考核要求

1、掌握细菌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2、熟悉生物安全性及其防护、操作要求 3、了解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二章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清楚细菌学检验时样品的采集、送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明确细菌学检验的主要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一 临床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二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和送检 三 化妆品细菌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及送检 四 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检验样本的采集及送检 五 消毒及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采样及送检 六 空气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一 显微镜检查 二 不染色检查 三 染色检查

2

第三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一 培养基制备 二 细菌接种方法 三 细菌培养方法 四 细菌的生长现象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 一 糖类代谢试验

二 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三 有机酸盐和铵盐代谢试验 四 酶类试验 五 其他试验

第五节 细菌的血清学检验 一 凝集试验 二 沉淀试验

第六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 一 外毒素 二 内毒素 三 肠毒素

第七节 细菌数量的测定 一 物理计数法 二 生物计数法 第八节 L-型细菌检查 一 概述

二 L-型细菌检验

考核要求

1、掌握细菌检验的基本方法

2、熟悉细菌学检验的样本采集及送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了解细菌检验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分子生物学知识如何应用于细菌学检验,掌握基本原理和部分检验方法。

教学内容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